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农地制度变迁及其经济影响的再研究

来源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微观经济问题,还可以解释土地制度变迁等宏观经济问题.农地制度变迁涉及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大部分文献只是从其中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农民负担过重、土地调整、征地冲突和农地确权等问题.本文运用"不完全契约—剩余控制权"分析框架,能够将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导致农民没有农业剩余的控制权,造成农民负担过重;村集体控制了农地调整所产生的剩余导致土地被频繁调整,造成农民承包土地产权安全性较低;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导致土地流出者和流入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都承担着风险,从而限制了土地流转速度和流转规模;政府和村集体控制了征地所产生的剩余,造成农民利益在征地中被剥夺,引发了激烈的征地冲突.农地确权提高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制约了村集体对土地的调整行为,限制了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对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问题.
其他文献
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村集体与农户之间存在产权的纵向竞争.在新一轮农地确权过后,村集体的农地权能有被"弱化"和"虚化"的可能,其于农地中发挥的调整功能和协调功能亦
  The concept governing through the community has been used frequently to interpret the neoliberal policy embraced by Australian governments since the 1990s.Y
在对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组织形式流变梳理的基础上,认为"三权分置"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厘清并优化多种土地衍生"权能"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基于家庭农场"五大特征
本文介绍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所倡导的一种多方参与的有机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的概念、要素、主要特征、历史与现状.参与式保障体系(PGS)是
"互联网+"时代对民营快递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揭示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精益管理思想对快递服务流程的优化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树立精益服务观念和
现阶段中国正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本文以嘉善县李家村为例,通过审视李家村12年改革发展历程提出"确权、固权、保权、活权、优权"为内涵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升级版
"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因此互联网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引擎.本文把互联
首先筛选出2014-2016年平均进口份额较大的八种农产品,进而得出这八种产品在这三年内的主要贸易市场及市场份额,选取美元、欧元、雷亚尔、新西兰元、澳元和加元六种货币作为
本文利用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别基于当期收入和终生收入的分析框架评估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四种制度的再分配效应.本文利用精算的方法,估算了终
在"互联网+"的热潮与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势下,我国在线旅游市场迅速扩张,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的在线旅行代理商,呈现全方位竞争态势,兼并、扩张时有发生,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商业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