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恢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形成了以靖边气田为代表的大型古地貌气藏。古岩溶对储层的形成、演化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其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古地貌形态是控制古岩溶发育程度的关键。为了寻找有利勘探开发目标,需要进行古地貌恢复。综合利用古地质图法、残厚法和印模法并结合铝土岩分布及地震+测井识别的古沟槽,恢复出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由于加里东运动时期盆地整体古地势西高东低,研究区处于北东东下倾的岩溶斜坡上,西北部紧邻中央古隆起,古地表水为北东东向径流,决定了主沟槽北东东向延伸。在盆地构造断裂和褶皱均不发育的地质背景下,古水流条件是形成古沟槽的主要地质营力,对古水流侵蚀造成马家沟组地层缺失的分析可较为准确地识别古沟槽。风化壳残留出露地层越老表明古水流侵蚀切割马家沟组地层程度越深,相对更接近沟槽位置。根据"V字形法则"在古地质图法恢复的古地貌中可识别多条并排排列的古沟槽,且与地震资料上识别到的古沟槽位置较为一致。在构造稳定的地台区,残厚法和印模法是古地貌恢复研究中最常用的2种方法。分别选取马五41底部凝灰岩和太原组顶部作为残厚法和印模法的标志层,结合地震+测井解释的古沟槽编制相应的残厚法古地貌图和印模法古地貌图,二者恢复的古地貌基本一致,研究区西北部为岩溶高地,东南部为岩溶洼地,二者之间的过渡地带为岩溶斜坡,岩溶古沟槽北东东向并排展布,间隔约10km左右。叠合古地质图法、残厚法和印模法恢复古地貌中的主沟槽线,三者位置基本一致,表明这三种方法恢复的古地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铝土岩残积层厚度可为验证古地貌恢复的合理性,这是因为铝土岩残积层在古沟槽这种古水流活跃部位不易保存,而在岩溶残丘和岩溶高地由于流水侵蚀作用较弱而得以较好保存。研究区残积层铝土岩被0值区分割成北东东向条带状,且0值区与古地质图法、残厚法和印模法揭示的古沟槽位置高度吻合,表明恢复的古地貌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古地貌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古沟槽两侧和岩溶残丘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沟槽两侧斜坡地层长期经受流水冲刷,储层改造较好,溶蚀孔洞和岩溶管道发育,易于形成良好的储层;岩溶洼地、古沟槽部位不利于天然气聚集,古沟槽直接经过的位置水流强烈冲刷侵蚀切割地层,主力气层段地层缺失;岩溶洼地是地表水汇聚区,长期处于强充填沉淀背景下,早期形成的岩溶孔隙经后期充填,储层物性条件差。
其他文献
研究HMCM-56分子筛上苯酚与异丙醇烷基化反应,探讨了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的装填量,空速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催化剂的酸性及晶相.得到最佳反应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当前,世界上的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极为短缺,因此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
人工智能(AI)进校园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但中学AI教育现状仍还有不少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AI对于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学AI教育现状提
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为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温度的方法,探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Ca2+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
转基因技术是近二十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因转移的目的是从遗传上产生更好的个体,提高产肉产蛋的效率,其在家禽业的潜在应用包括抗病力重要基因的快速转移和作
一种用于汽车轮胎充气的装置,包括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传感器和T型连接件;T型连接件与TPMS传感器螺纹连接,T型连接件为三通管件,其第一端通过设置有内螺纹
从化温泉位于广州市东北,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从化区境内流溪河上游狭长的河谷平原,以“世界珍稀温泉”闻名。本文研究范围是从化区温泉镇核心开发区,该区域建有因泉而兴的
对遗失物处置制度的研究立足于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现实适用情况的详尽考察,总结出我国目前拾得遗失物处置在立法与实践中的不足主要包括处置规则与适用的错位、保管机关的行政负担繁重及“拾金不昧”动力匮乏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遗失物处置面临的困境,在物权效率原则及平等保护原则指导下,以及对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和卡尼曼、特维斯基的预期理论的研究分析中探寻我国遗失物处置规则的优化方案。同时,德国、日本、美国以及我国
行政区划意义上的红色名人印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纪念、缅怀革命英雄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如黄骅市、左权县、开慧乡、少云镇等等。这些以红色名人名字命名的行政区划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精密测量仪器的典型代表,最后指出了精密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