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尼伯特”(2016)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特征和成因分析

来源 :2017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及福建省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台风“尼伯特”造成的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是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高低空辐散、辐合的耦合配置,大气中层有干空气侵入的不稳定层结、强的风垂直切变条件下发生的.台湾岛地形对形成台风的空心结构、外围的强风带影响以及台风东侧气流分流和在福建中部沿海的汇合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及FY-2E卫星云图和TBB产品、GPS-MET等资料对吉林省2016年2月出现的一场大范围区域性雨转暴雪天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场、高低空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的配置、卫星云图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2016年隆冬发生的雨转暴雪天气过程中,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和地面气旋;低空和超低空急流的输送作用和触发机制不容忽视;急流携带的水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NCEP再分析资料、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提供的VDRAS、RMAPS-IN资料等对2016年7月19-20日华北特大暴雨过程中地形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明显.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250mm主要沿太行山东麓分布;短时强降水(≥20mm/h)的频次大于10次的位于太行山东麓;太行山东麓明显较山区以及平原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量多出4倍之多.此过
2016年7月19-20日华北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为一次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其强度较“96·8”暴雨过程强,仅次于“63·8”暴雨过程.此次暴雨过程以暖云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局地小时雨强强且具有明显的地形降水特征.此次强降水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度西风带低涡系统发展的环流背景下,黄淮气旋、西南和东南低空急流的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2016年5月1日和5月4日暖区降水进行了分析,并对可预报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日晚湘东南强降水是由于500hPa冷槽、850hPa暖脊及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急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的结果;4日深厚的南支低槽带来强正涡度平流,同时,强风垂直切变配合高不稳定能量有利于对流风暴的发展加强及长时间维持;中尺度滤波流场显示4日湘东南从地面至850hPa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线,是暖区
2016年7月18-19日,河南省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林州东马鞍24h降水达732mm,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主要由较长时间的暖区降水和气旋降水构成.在华北暴雨东高西低的典型形势下,西南和东南急流提供充沛水汽,低涡切变线和边界层辐合线在高湿区触发对流.极端性是由于具有热带海洋型降水特征,有较高的降水效率,极端强的水汽输送和辐合;大气热力不稳定和动力不稳定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地形具有增幅作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7月5-6日湖北省极端降水过程天气成因及预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降水发生过程中,500hPa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北侧偏北气流形成气流汇合,为极端降水产生准备了有利的大尺度背景,边界层中尺度低涡切变触发初始对流产生,促进充沛的水汽上升凝结,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配合细长型CAPE正值区的形成,导致较高
采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山东1999-2013年24次有相态逆转的降雪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槽冷锋、江淮气旋、黄河气旋和暖切变线可在山东产生降水相态逆转,而回流形势降雪不会产生逆转.山东降水相态逆转发生在11月—次年4月,以12月和1月居多,12月频率最高;有明显的日变化,14时前后最容易发生逆转,而23时—次日05时最少.雪转雨时最显著的特征为地面2m气温升高,升温幅度多在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对2016年7月11日发生在黄河中游(陕西北部)的一次暴雨漏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实况不符合过去总结的榆林市暴雨概念模型;日本数值预报、T639数值预报和欧洲细网格数值预报都预报强降水在暴雨区上游1~3个经距处,且最大降水量仅有40mm,同时T639风场预报暴雨区一直受500hPa稳定少动的高脊影响;欧洲细网
利用MICAPS4.0系统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资料、ECMWF细网格0.125°×0.125°客观场、NCEP1°×1°及GFS0.5°×0.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6-17日(简称“0617”)和2016年7月31日-8月1日(简称“0801”)伊犁河谷两次极端暴雨的水汽输送、收支及动力机制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次暴雨均在两脊一槽环流经向度加大的环流形势下,中亚低槽南段均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EC-intrim再分析资料以及河南省环保检测中心提供的污染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河南省2015年11月27日-12月1日、12月5-14日、12月19-25日的三次重污染过程.首先从范围、时间、强度、首要污染物上分别对比分析这三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其次对比分析了这三次过程的气象条件,表明西路冷空气是三次重污染过程结束的天气系统;风速、相对湿度与PM2.5浓度有一定的超前滞后相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