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800年历程

来源 :“中世纪中国与欧洲的社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追溯800年来《大宪章》在英国内外的历程.《大宪章》是13世纪初约翰王与贵族、教会之间的矛盾的产物.1215年《大宪章》的不少条款来自亨利一世(1130-1135年在位)的"加冕誓词"或"自由大宪章".在此后英国历史中,随着王权与贵族势力斗争的此消彼长,《大宪章》多次被重新颁布或确认,其中的许多条款被增删.但是到19世纪末,议会立法才完全取代了《大宪章》的所有条款.随着英国对外殖民,《大宪章》的影响逐渐走向世界.《大宪章》的历程表明,它的条款和内容与现实联系越少,人们对它的尊敬反而有增无减.今天,《大宪章》的许多古老抄本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了,但是它的大多数原则被废弃了,它的条款与所谓现代民主、平等原则没有任何关系.
其他文献
环塔里木地区是狭义"西域"的中心地带,是中原文化西向发展与非中原文化东进的枢纽.环塔里木地区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唐以前,该地区文化以开放性为
本文阐释了14世纪方济各传教士孟高维诺来到北京后面临的各种挑战。是什么将意大利传教士尤其是方济会传教士吸引到中国?方济会如何能与土地广裹、人口庞杂的中国相适应?在中
本报告以唐宋开封和中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为例,通过观察商业活动在城市空间中的发展来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城市空间的共享。之于唐宋开封,学者己据隋唐以来
唐代后期,苏州乡村甫里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其乡村经济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和商品化的特征.市场扩大和人口增多是甫里经济商品化的直接原因,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技术进步
杜环《经行记》中的"鬼市",也称"哑交易"、"沉默交易"或"默契交易",是交易双方在"不相见"、不交谈的情况下各自放置货物以换取所需物品的经济活动,这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相较
道州地处南岭山脉北麓,是内地通往岭南的门户州郡之一,在当时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于此.元结作为唐代宗时期道州刺史,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地方治理措施:一方面,他破坏了"西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其中的一种海上活动,即在中世纪亚得里亚海海域和中国沿海的海上朝圣活动,来对这两个不同社会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回答以下问题。这两个区域的海上朝圣活动在多大
城市社会阶层在唐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是研究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人口结构等问题的前提.阶层的划分标准不同,有"四民"分业、阶级划分、法律特权分类、"市民社会"、"富民"
相比较《史记》、《汉书》而言,《三国志》更重视官职位次在人物合传方面的意义.这是《三国志》列传编纂遵循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表这一内在理路完成所呈现的结果.客观
本文的目的是从王国中心与王国规模出发对中世纪的匈牙利王国与高棉帝国进行比较研究。12世纪至13世纪的主要历史进程与事件都会置于人口情况、人口密度以及农业生产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