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

来源 :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现代中东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分别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中东民族主义政权的建立、中东石油的发现和开采,及赶超西方的自强意识,为中东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国家主导型的现代化的不确定性、落后的社会心理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持续不断的地区冲突及来自伊斯兰传统势力的反对,又使中东经济现代化举步维艰,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东国家致力于经济现代化的努力。
其他文献
对国家和区域交通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和定位,是一项重要的、经常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先制定了国内和国外两套定位分析指标,然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对山东2006年的交通发展状态(包含公路、水路)在国际和国内所处的位置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从而为山东交通赶超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率先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宏伟目标制定计划、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下提出的开拓性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是“和谐世界”思想的文化土壤;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品格成就了中国领导人的这一外交理念;中国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拓展从而构成“和谐世界”的母体。“和谐世界”的理念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消
@@自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机器工业生产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在西欧国家和美国先后确立。“现代经济”也从此开始。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是,在西欧国家和美国内部,经济社会生活逐渐走向现代化,而外部世界经济则是在曲折中日益走向全球化。
本文从战略地位、战略效应、历史经验、战略走向、战略布局等方面对中国1978年至今的开放战略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作者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路径,它实质性地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正在开创的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对外开放的未来战略目标是从开放型大国到开放型强国,应当更加明确把全面开放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应围绕国家战略、地区战略和全球
@@2008年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的主题确定为“全球化与现代化”,这里涉及两个关键词,即全球化、现代化。这两个词现在大家都在用,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而这两个词本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出发,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战略抉择,而不仅仅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现实考虑。新农村建设带有现代化过程的历史背景,而现代化过程也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应该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地探索。
@@北京奥运会已经顺利结束。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人礼,同时又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里程碑事件,将对中国的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过几年或十几年看,中国未来发展,一些重要变化都可能与北京奥运会有关。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全球化概念几乎已经取代了人们所熟悉的现代化概念,似乎现代化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得到解决。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与现代化的矛盾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决。为引起学界对这问题的重视,本文介绍一点拉美的情况。
全球化推动了地区经济一体化,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而西方发达国家却遭受严峻挑战。为扭转被动不利局面,西方世界正在调整政策,贸易保护措施增多。为应对亚太地区各种经贸合作机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搭乘亚太经济发展的快车。区域外国家均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方面深化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提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主张。面对亚太区域合作机制深入发展的形势,中国的战略选择最好是顺势而
尽管各种以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人性和道德为名义的现代化怀疑论思潮始终不绝于途,成为历史行程的严重羁绊,但是只要洞见历史实践的基本规律,秉持科学、理性和辨证的思想方法,就依然能够清楚地把握现代化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社会主义和人类道德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