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法对比分析两种涂料发黑层

来源 :第7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发黑涂料中含有苯系物,为适应环保要求,新研制的配方以酯类物替代原配方中的苯,但酯性能较活泼,有可能与配方中的树脂、聚酰胺等发生反应,或者自身分解,从而影响涂料的成膜性。本文通过使用红外光谱法测试分析了无溶剂、苯系化合物和酯类物作为溶剂的试样,结果表明:酯类物溶剂未参与化学反应,新发黑层固化膜与原膜化学成分一致,涂料储存性好,涂料固化膜老化性能、耐腐蚀性能与原涂料膜一致。
其他文献
利用沉积-沉淀法在TiO-AlO载体上制备出负载型的纳米Au催化剂(Au/TA),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评价了Au/TA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氧化C0和H的性能。结果表明,一方面,反应气中少量H的存在有利于CO的热催化氧化,其促进作用将因紫外光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H的热催化氧化因反应气中CO的存在而被抑制,紫外光照将进一步增大抑制作用。但紫外光照同时促进Au/TA催化氧化纯H及纯CO的性
介绍了COREX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主要特点、还原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工艺运行参数,讨论了COREX与炼钢流程的匹配及COREX+EAF+LF+CC+轧机短流程的工艺配置,研究了短流程生产线的产品定位。结论指出,COREx+EAF+LF+CC+CR短流程生产线,将成为21世纪低能耗、低排放,低成本、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钢铁生产流程模式。
对于产量及品种要求越来越高的转炉钢厂,探讨了高效精炼装置的配置及布置,推荐高效精炼设备配置模式为3台高效RH、1台UT及1台LF,以RH真空处理为二次精炼的主要手段,辅以UT、LF等其它精炼装置,使连铸到转炉得以高效协同运行,钢水的真空处理比可达70%以上,满足钢厂纯净钢生产平台的要求。
对某炼钢厂180t LF钢包炉底吹搅拌混匀进行了水模实验研究,考察了LF炉底吹位置、加料位置及底吹气量等操作参数对钢包内流动、混匀的影响。
唐钢南区3200m3高炉设计以“长寿、高效、低耗、清洁”作为设计原则,采用了平坦化出铁场、全冷却壁结构、铜冷却壁、联合软水密闭循环系统、焦丁回收技术、并罐无料钟炉顶设备、卡卢金顶燃热风炉等工艺装备,使高炉整体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同级别高炉的先进水平。
本钢烧结生产过程由原料、配料、烧结和成品运输4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开关量、模拟量和控制回路多,且相互影响。各种物料的配比和烧结各个参数的控制是烧结矿生产的关键,为实现烧结工艺的优化控制,以烧结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经验为基础,实现料比、混合料水分、点火炉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自动调节。本文以本钢炼铁厂烧结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HoneyweJl集散控制系统完成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取得较好的控
本文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理论,建立了激光相变硬化表面性能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的分析,提出了模型学习参数的选取方法,并采用序列最小最优化(SMO)算法实现模型参数的优化。用得到的优化模型预测和检验了多种工艺参数下激光相变强化淬硬区尺寸和淬硬区平均硬度,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其预测相对误差很小。其结果表明SVM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应用于激光相变硬化性能预测和指导激光相变强化工艺参
采用电泳沉积的方式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HA/Al复合梯度涂层,经热处理发生反应烧结获得HA/Al2O3复合梯度涂层。与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单一羟基磷灰石(HA)涂层进行比较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表征梯度涂层的物相组成,采用扫描电镜表征梯度涂层的形貌及微观结构,采用能量散射X射线谱分析梯度涂层的化学组成,通过黏结-拉伸实验测定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涂层在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上均出现明显的梯度变化,
采用轴向送粉等离子喷涂系统喷涂纳米氧化铝涂层,应用SRV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摩擦系数及体积磨损。通过光学金相、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对涂层的形貌及组织结构进行实验研究。与普通氧化铝涂层相比,纳米氧化铝涂层硬度、结合强度及耐磨性能明显提高。
使用涂盐热腐蚀的方法对几种高速电弧喷涂(HVAS)FeAl复合涂层进行了腐蚀特性的研究,并用SEM、TEM、X-Ray等手段观察分析了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腐蚀表面和截面的形貌与成分。结果表明: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力学性能;通过分析计算,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Fe-Al涂层的腐蚀呈现抛物线的腐蚀动力学曲线,而20g则是线形变化;温度升高,涂层腐蚀率增加较缓慢;涂层腐蚀表面生成了氧化物和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