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

来源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累及前颅底肿瘤术后颅内外沟通缺损的修复重建极具挑战,本研究探讨前颅底缺损修复重建中皮瓣选择、术后短期结果,分享北京口腔医院经验。研究方法:2009 年8 月至2018 年1 月,北京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团队完成的累及前颅底的颅内外沟通肿瘤修复重建患者16 例纳入本研究。研究结果:16 例患者中15 例接受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其中背阔肌皮瓣6 例,带蒂颞肌筋膜瓣4 例,腓骨肌皮瓣3 例,前臂皮瓣及股前外肌皮瓣各1 例,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结论:累及前颅底的颅内外沟通肿瘤修复重建是关乎治疗成败、防止发生致命并发症的关键。颅底缺损范围、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程度、既往手术及放疗史、皮瓣容积和显微血管条件等均是影响修复重建选择的局部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在机器人辅助下经耳后发际内隐蔽切口进行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以避免面颈部显露部位疤痕、减轻组织创伤.研究方法:对3 名口腔癌患者,设计耳后至发际内切口,翻瓣至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清专用拉钩牵拉,形成机械臂操作通道.将达芬奇机器人床旁系统置于手术对侧床中部,调整置入机械臂,一臂为马里兰双极电凝钳,二臂为单极电剪.依次清扫Ⅱb、Ⅱa、Ⅲ、颌下、颏下,注意保护相关血管、神经.研究结果:3 例手术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及总结腮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 细胞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 lymphoma)的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舍格伦综合征的联系;分析基因重排检测对于腮腺MALT 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探索基因重排检测的引物设计.研究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2008 年至2016 年期间通过H.E 染色
会议
会议
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舌鳞状细胞癌(SCC)患者生存的肿瘤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创伤正颌外科就诊的210 例舌鳞癌患者的生存率,并确定生存率的预测因子;对肿瘤的特点和治疗模式进行了研究,对3-5 年的总体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进行了初步治疗.研究结果:仅接受手术的患者比手术和放疗的患者生存时间长,或单纯用RT/
会议
会议
研究目的:颅底-颞下区位于腮腺咬肌深面,口腔及咽的外侧,毗邻颈鞘(包括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手术入路困难。本研究计划采用多模态方式,融合CT、MRI 及PET 影像,探索其在颅底-颞下区肿瘤手术及放疗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颅底-颞下区肿瘤治疗的精准性。研究方法:对在2012 年~2018 年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颅底-颞下区肿瘤的患者,采用多模态影像重建肿瘤、血管及颅骨形态,辅
研究目的:探讨经口内吻合血管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操作方法及可行性.研究方法:2015 年12 月-2018 年4 月,10 例患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经口内血管吻合修复上下颌骨治疗,其中男性4 例,女性6 例,同期修复患者9 例,二期修复患者1 例;上颌骨缺损修复患者7 例,下颌骨区段缺损患者3 例;其中应用髂骨瓣9 例,股骨内侧髁骨瓣1 例;上颌骨缺损修复骨瓣大小为4.0*1.5-
研究目的:血管化骨移植是重建颌骨的传统方法,但术后自发性疏松化常导致牙种植等功能性目标难以实现。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神经微环境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分子机制,并提出通过增加神经支配重塑血管化移植骨稳态的临床新策略。研究方法:通过血管化骨瓣、牵张成骨等动物体内实验,以及BMMSC 分离鉴定等体外实验,明确骨移植或再生时神经递质调控BMMSC 动员和分化的机理。进一步通过吻合髂骨支配神经与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