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动态过程的三维高速显微成像

来源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动态过程是鲜活生命体的本质特征,其永不停息地发生在有机生物体的三维环境之中直至生命终结。研究生物动态过程对于正确理解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药物筛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1,2]。
其他文献
目的:开发两种UPLC(R)方法 —SE-UPLC和RP-UPLC,用于分析蛋白PEG修饰过程中的PEG-蛋白偶联物、非PEG化蛋白以及游离活化PEG水平。方法:采用SEC(SE-UPLC)和RPC(RP-UPLC)两种UPLC配置评估了50 KDa分子量的蛋白、40 KDa的活化PEG(aPEG)以及偶联物这三种物质的分离,两种方法均易于建立,且能够完全兼容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在
M13噬菌体是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的丝状病毒.由于其表面衣壳蛋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使金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在噬菌体表面;同时,衣壳蛋白表面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因此,噬菌体-纳米金交联复合物将对金属离子产生选择性响应.本实验采用NEB(New England Bio-laboratories,U.S.)公司提供的M13噬菌体随机七肽库,通过调节反应酸度、噬菌体浓度以及氯金酸浓度等条件
利用DNA 自组装技术合成了一种可以定向穿透细胞膜的双功能纳米孔结构并用来识别肿瘤细胞.运用DNA 自组装技术将6 条单链DNA 混合杂交得到DNA 纳米孔.该纳米孔外径5.5 nm,孔径2.0 nm,长14 nm.该纳米孔的一端修饰有生物素,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将生物素修饰的Ramos 细胞适体和穿膜肽(TAT)在亲和素存在的情况下固定到DNA 纳米孔的端部.
在本工作中,我们制备了双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Tb/DPA@SiO2-Eu/GMP聚合物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时间分辨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炭疽杆菌的一种生物标志物—2,6吡啶二羧酸(DPA)[1,2]。该探针中,Tb/DPA@SiO2被包裹进入由Eu/GMP聚合物形成的网状结构中,形成双稀土掺杂的聚合物Tb/DPA@SiO2-Eu/GMP(如图1所示)。该探针与DPA作用后,Tb/DPA@SiO2由于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许多研究表明micro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其通过调节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能够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进而促进或抑制肿瘤产生,因此对灵敏检测microRNA对于基因毒理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拉曼光谱成像作为一种可以揭示分析样品表面分子的组成、结构、分布等信息的有利工具,广泛应用于制药、法医、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但是由于拉曼光谱本身信号弱,导致图像采集时间延长。本文研制出了一种可以用作拉曼快速成像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金属薄膜。
生物性硫烷硫化合物包括过硫化物(RSSH),多硫化物(R-Sn-R,n≥3),过硫化氢(H2S2)和元素硫(S8)。含有硫烷硫的化合物通过一些酶的活化或失活参与细胞调节过程。在细胞中,硫化氢和硫烷硫共存,并作为氧化还原伴侣,之间还存在特殊的联系。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表面界面分析技术目前其应用广泛。特别近年来在生物成像分析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蛋白质组装成像,DNA自组装成像,细胞与细菌表面结构与性质分析等。生物体成像分析以及对其表界面结构与性质的解析对深入理解与生命现象相关的基本问题以及和疾病相关的致病机制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SECM)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工作的高分辨显微镜,是进行材料表征、气液界面及液液界面电化学行为研究的强大电化学工具。作为扫描探针的超微电极可以对目标基底进行横向(x、y方向)扫描,以获得氧化还原活性物质的消耗、释放、循环等重要信息。在发展DNA传感器方面,SECM在反馈及信号的产生/收集模式采用超微电极作为检测探
得益于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强的信号输出,纳米粒子被作为新一代分子影像探针用于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度和对治疗后的效果评估。肝代谢和肾代谢是活体代谢纳米粒子分子探针的主要途径,其中代谢速度较快的肾代谢的生物安全性相对较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