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殖壶藻发酵粉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美白对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5%,1.0%和1.5%的裂殖壶藻发酵粉,研究其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实验在30个2m2的网箱中进行,所有网箱放入一口面积为4000m2池塘,实验共分5个组,每个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80尾虾(初始体长2.5±0.30cm,体重0.61±0.08g),实验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添加裂殖壶藻发酵粉对南美白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0.5%裂殖壶藻发酵粉组提高了个体增重和降低了饲料系数;南美白对虾肌肉灰分和粗脂肪的含量各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提高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及粗脂肪中DHA的含量(P<0.05).本实验条件下,裂殖壶藻发酵粉能改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提高肌肉的营养品质,推荐添加量为0.5%.
其他文献
长毛明对虾曾经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故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对其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以及栖息地的环境破环等原因,长毛明对虾的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在2005年长毛明对虾已被作为濒临物种而被录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了增加对长毛明对虾种质资源的全面认识,且为该物种有效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析研究我国野生长毛明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化。
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是进行QTL定位和比较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辅助基因组组装的重要手段。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测序技术进行SNP分型和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方法发展迅速,SLAF技术是一种有效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方法,目前已经在多个物种中得到了应用,本研究基于SLAF技术成功构建了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在克氏原螯虾种苗繁育实践中,准确地识别两性的性可交配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行为评估及功能分析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两性性可交配的识别及其交配行为谱。在实验室条件下,详细观察了克氏原螯虾交配期间发生的系列行为,绘制了交配行为谱,建立起交媾前典型行为与性可识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交配期间通常会出现系列的复杂行为,但一些典型行为(如配偶守护行为、频繁的清洁行为、索媾行为、侧炫行为和尾炫行为
会议
采用6对SSR标记对凡纳滨对虾2个进口群体(迈阿密(SIS)和泰国正大(CHAI)群体)及其完全双列杂交产生F1代4个交配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分析.6个SSR位点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出2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6之间,平均为4.32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675, 6个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与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介于0.468~0.609和0.465
本研究利用3个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采用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建立9个自繁和杂交组合F1代,比较幼虾对温度、盐度、氨氮、溶解氧等重要理化因子的耐受性,分析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并利用线性模型均数加权二乘分析法估算凡纳滨对虾各理化因子耐受性状的配合力,评估亲本和子代对各理化因子的耐受性能。
在室外水泥池采用不排污、不换水、不充气以及不清理死虾的方式养殖8年传代选育的A、B两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以收获的A、B家系的剩余对虾作为亲本培育44个F1家系,选择13个F1家系进行生长、抗逆以及抗WSSV的比较实验,研究凡纳滨对虾抗逆家系的遗传性状。
软甲纲Malacostraca是甲壳动物中最高等、形态结构最复杂的一个纲,同时由于其包含众多重要的经济种,因而受到多方面重视,成为水生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类群之一.近年来,本研究组完成了8个软甲纲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包括: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中国明对虾P.chinens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多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个多功能酶蛋白家族,属于Ⅱ相解毒代谢酶,主要功能是催化内源性或者外来有毒物质的亲电集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巯基结合,增加其疏水性使其易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为了研究甲壳动物GST酶参与代谢黄曲霉毒素B1的反应,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n)肝胰腺中克隆了一个Mu-classGST基因并命名为Pm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马尾藻破壁酸化物(0%、0.5%、1.0%和1.5%),饲喂凡纳滨对虾(0.020±0.003g)70天,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相关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可显著提高对虾增重率和存活率,降低饵料系数;添加量为1.0%和1.5%时,可显著提高对虾肝胰腺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添加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对血清和肌肉ACP和AKP活性没有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VB12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以确定中华绒螯蟹幼蟹对VB12的适宜需求量.选取初始体重为(0.051±0.001)g的健康幼蟹12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幼蟹,分别投喂不添加叶酸和VB12的饲料(对照)以及VB12含量为0,0.05,0.1,0.2,0.4,0.8,1.6mg/kg的8种饲料,养殖周期为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