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枕在高血压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与中药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x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与失眠是紧密相关的,失眠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主诉,血压异常可引起失眠.在高血压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入睡困难的患者明显增多.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也较正常人差,觉醒次数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睡眠持续时间也短于正常人群.本研究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枕辨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睡眠状况,同时有辅助降压和稳定降血压疗效,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内服中药疽愈方促进糖尿病足修复期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糖尿病足修复期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以下两组:治疗组30例:基础治疗+内服中药疽愈方;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观察治疗60d后糖尿病足患者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创面皮温、创面情况评分、中医症候积分、ABI、FBG、PBG、HbA1c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判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温针灸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分期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不分期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麻痹程度评分、House-Brackrnann分级以及FDI评分.结果:与治疗之前相比较而言,两组周围性面瘫患
目的:下腰痛在新兵训练中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本研究简化电针操作,采用固定穴位电针疗法治疗新兵下腰痛,观察其疗效.方法:104名下腰痛战士随机分次4组,A组电针组,B组针灸组,C组口服药物组,D组安慰剂组.观察4组治疗前后J0A下腰痛评价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4组患者J0A下腰痛评价表、简式McGill疼
目的:观察补肾祛斑颗粒口服联合祛斑散外敷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口服补肾祛斑颗粒,治疗组加外敷祛斑散.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44%,对照组84.17%,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褐斑采用口服补肾祛斑颗粒联合外敷祛斑散内外合治疗效更佳.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对2016年夏季"冬病夏治"治疗开展期间,来我科使用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分型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肺虚感寒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亏虚型,其中肺虚感寒型共60例,脾气虚弱型和肾阳亏虚型各40例,每一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穴位敷贴组和对照组.各型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据着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化疗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使用化疗药物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神经外周毒性等.肺癌患者化疗阶段具有正虚邪实、痰气瘀互阻、气血不足、肺脾肾虚损的中医学特点,故此阶段治疗应注重益气养血、健脾和胃、补肾、祛邪和逆转肿瘤耐药,并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起来.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刺治疗,针刺主穴:气海、关元、三阴交、地机,根据伴随症状随症加减取穴,对照组42例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3个月经周期,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两组痛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止痛液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性腰痛疗效.方法:220例患者均采用止痛液穴位离子导入液治疗,并随行局部按摩,选八髎穴、腰阳关、腰俞、命门、阿是穴,6d/疗程.结果:治愈73例、治愈率33.1%,显效94例、显效率42.7%,愈显率为75.9%;好转53例、好转率24.1%;总有效率100%,且1疗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2疗程有效率.结论:止痛液穴位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性腰痛疗效肯定且显著,疗程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骨质增生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研究疗程与其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220例患者均采用骨质增生离子导入仪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穴位以八髎穴、腰阳关、腰俞、命门、阿是穴为主,导入治疗结束后,局部行轻度按摩,以缓解皮肤肌肉不适,每日1次,每次30min,6d为一疗程.结果:220例患者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后,治愈73例、占33.1%,显效94例、占42.7%,愈显率为75.9%;好转5
带状疱疹是感染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串疮"、"蜘蛛疮"、"蛇丹"等.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临床表现为沿着皮损区周围神经分布的地方出现阵发性针刺样、刀割样疼痛,故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近年来,笔者采用火针配合毫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Z)50例,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