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教师教育

来源 :第二届“中国·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重大而深远,立德树人与教师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根治教师的失德现象,也可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完善道德意识.而外语教师作为两种语言甚至两种文化之间的传播者,肩负传授学生交际知识,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重任,更要注重立德树人.
其他文献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祸国殃民,危害极大.这就要求在政治哲学视野下对现实腐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要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辩证统一方法分析腐败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权力的制衡机制;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关系下,分析权力制约的社会力量;公权力与私权力权责明确和良性互动关系下,分析政治权力制约的社会力量;要对公权力者进行廉政教育和道德责任的约束,来寻找
英国公学教育的精髓在于其优雅的绅士教育、辩证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和全面灵活的课程设置.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到今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国公学教育的精髓与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英国公学教育启发中国基础教育,通过开展中国式绅士教育、重建辩证的自由主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教师使命的诠释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当前教师使命迷失的情况下,依托教师文化使命、教师道德使命及教师人生使命的彰显,发挥教师使命"立德树人"的独到价值,能够为教师职业冷漠化趋向、虚伪化趋向及功利化趋向提供一种出路.
近十五年来教育中的隐喻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和丰富性的特点,但是对于隐喻的解读和认识,也体现出片面性和缺乏理性的倾向,从而对于教师身份认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隐喻和教师身份认同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隐喻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认同思维;隐喻的内涵体现在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对教师身份具有规约性;隐喻的构建具有政治导向、公众认同和主体认同等特点.通过审视教育隐喻的道德内涵、考量隐喻中教师伦理身份的追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教育承担着"育育才之才"的特殊任务.当前,中国的师范生师德教育多采用理论德育课这种满堂灌的单一方式,严重阻碍了师德培养的进程和效果.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德对教师教育专业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预性研究.在对该研究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道德教育对自由民主环境高要求的特点,结合研讨会的优势以及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KMDD)对师德培养的主要作用,提出了"KMDD+研讨会"形式的师德
以金华第二代民工子弟生存现状进行调研,对其就学环境,心理健康,学习生活条件,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生活环境下,流动儿童的就学、生存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处于较低水平,在就学环境、教学水平、社会认同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突破,集社会之力,共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大学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社会直接输送各类专门人才的教育,是响应中央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重要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在多元价值文化崛起及冲突的背景下,从容应对各种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的重要精神利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教育必须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必须注重途径的合理选择与创新
"师范教育"这个概念具有历史局限性,包括偏重伦理性、内涵与外延片面性以及话语体系的滞后性.而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教育"则更加中性与专业,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多元和系统,话语系统也更加与时俱进.因此,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话语转变已是历史必然.
道德教育中教师人格对于学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德育教师人格是德育有效性的基本保障,而当前德育教师人格却面临着人格忽视困境,人格神圣与现实的矛盾困境以及德育教师的人格混乱等困境.因此深入剖析德育教师的人格困境及其发展是研究德育教师群体的基础性工作,并从教师自身,学校,社会三大维度来提出相应措施.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古代与近现代的教育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发展与变迁,教师的称谓随着教育的发展,也发生着变化.教师的称谓作为当时教育发展的一个子因素,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教育状况,甚至是社会发展.本文梳理了从古至今教师称谓的变化并阐述了其对当今教师文化建设的几点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