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irtual non-contrast,VNC)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到2016年1月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120例患者行西门子炫速双源CT扫描,包括全腹常规平描(conventional noncontrast,CNC)及增强扫描,其中肾脏排泄期使用双能量成像技术(100 kV/210m As 和sn140 kV/162mAs)。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multimodality workplace工作站,选择应用程序 Liver VNC 对肾脏排泄期双能量数据进行处理,将碘对比剂的融合比率调整到0%,得到VNC数据,并重建出与CNC图像相同层厚及间隔的VNC图像。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球管固定摄影法和球管跟踪摄影法在全脊柱、全下肢数字化拼接中的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全脊柱和全下肢摄影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球管固定摄影法,n=50)和对照组(予以球管跟踪摄影法,n=5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拼接图像的对位对线和比例尺精度误差情况的差异。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球囊(drug eluting balloon,DEB)冠脉扩张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文通过50例心脏冠脉内药物球囊扩张的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果 药物球囊应用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增高结论 新技术被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新的药物球囊技术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T平扫最小CT值(minimum attenuation values,minAVs)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89例89枚肾上腺腺瘤的CT平扫资料,并与同期46例50枚非腺瘤(包括25枚转移瘤,20枚嗜铬细胞瘤,3枚淋巴瘤,2枚皮质癌)进行对照,观察平均CT值(mean attenuation values,meanAVs)≤10Hu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出现伪差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79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联合在结节性甲状腺肿(NG)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10 mm的188例(242枚)NG患者的CT表现,观察结节形态规则、囊变、增强后转清晰、高强化等征象,并与同期直径>10 mm的225例(236枚)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进行比较,统计多种CT征象联合对NG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目的 研究儿童副鼻窦宝石能谱CT扫描时,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的最适宜低剂量参数搭配。方法 筛选2015年儿童副鼻窦患儿100例,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随机分为五组,常规剂量组(A)20例采用(120 kV,90 mA)扫描,使用滤波反向投影算法(FBP)对图像重建做为对照组;低剂量4组(B1,B2,B3,B4)各20 例采用(100 kV,85mA; 100 kV,50mA;80 k
棘球蚴病,也被称为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根据感染棘球蚴的不同分为由细粒棘球绦虫所致的囊性包虫病(cysticechinococcosis,CE)[1]和泡球蚴所致的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2]。在上述寄生虫生命周期中,人类是偶然的中间宿主,通常通过摄取虫卵污染的食物为传染源。肝脏是受累主要器官,但其他脏器如肺、心、脑、肾、胸膜、腹膜等也可累及,
研究目的 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甚至复发后再手术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但是大部分因素的影响效力仍是未知。目前有效监测并及时干预仍是最有效的手段。本部分利用CT灌肠造影(CTenterography,CTE)评分评估克罗恩病患者术后情况以探讨CTE在克罗恩病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患者:男性,48岁.主诉:左侧乳腺疼痛.专科检查:左侧乳房可及-2cm左右实性结节,质韧,活动度尚可,无皮肤粘连,可及压痛,皮温高.右侧乳腺未触及异常.乳腺超声:左侧乳腺增大,腺体厚1.5cm,回声不均,内可见小点状强回声,Doppler可探及动脉血流.右乳未见占位.双侧腋窝未探及肿大淋巴结.
目的 分析高场磁共振对胃肠间质瘤影像表现,探讨其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45例胃肠间质瘤的高场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胃肠间质瘤中,男者27例,女性18例。发生于骶前2例,会阴部5例,小肠5例,直肠10例,胃底23例。其中11例为术后复发。高场磁共振表现为不均匀的肿块信号影,体积小者信号均匀,体积大者信号不均匀,可出现囊变、坏死、出血等,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异常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