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部沿江乡村聚落的空间重构--以安徽芜湖市为例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随着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以及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耕社会形成的地域结构正被城镇化和工业化打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逐步落实,广大乡村聚落日趋凋敝已成必然趋势,农村聚落正面临地域空间上的调整和重构。与此同时,市场机制驱动下,乡村地域系统功能多样性、价值多元化日益凸显,需要从乡村地域系统的高度,才能优化乡村地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布局,合理重构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与秩序。从乡村地域系统的角度对乡村聚落地域类型合理划分,是引导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及其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乡村空间规划理论和主体功能区理论为指导,以安徽省沿江城市芜湖为实证,对中部沿江地区典型区域乡村聚落的生态空间和经济空间的重构进行了探讨。研究单元选取上,兼顾了行政单元和地域空间单元,以乡镇作为基本行政单元,以1km×1km方格网作为地域空间的基本评价单元,比较符合沿江地区乡村实际,有利于对各乡镇任何一个村庄进行准确分类管理和实际操作;研究方法上,运用生态足迹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了自然生态约束评价体系;以GIS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产业发展支撑评价体系,对城乡地域空间适宜性进行评价,将沿江地区乡村聚落地域类型划分为乡村聚落优先重构区、鼓励重构区、适度重构区、引导重构区和限制重构区五大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研究为中部沿江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中的迁村并居、乡村社区建设和村镇体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加强对乡村聚落社会空间、文化空间重构的系统研究,是今后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甲烷是全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的单分子增温潜势是CO2的25倍,全球大气甲甲烷浓度的微量变化将引起气候的深刻变化,因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但关于甲烷产生和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系统性的研究河口湿地沉积物甲烷甲烷产生与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对其环境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沉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潜在蒸发量大,因此地下水补给是长期以来广泛争论的科学问题。另外,干旱区包气带通常较厚,由于巨厚包气带的缓冲作用,使得现今植被-土壤-大气的动态,很少与深部包气带或者更深的地下水相平衡,这种时间尺度可以从几十年到上万年。所以按照当前的地表平衡关系来评价整个地下水系统,则是一种误导。我国黄土高原包气带厚度可达30-80 m,是研究半干旱、巨厚包气带地区地下水补给与演化理
本文沿艾比湖湖滨周长80 km范围,每隔20 km,在距湖岸8km的范围,设置博河、鸟岛、鸭子湾、东大桥、奎屯河5样地;在距湖滨鸟岛站处每隔5km、10km、15km、20km设置样地4个,于2012年5月和10月分别对样地乔木、灌木和草本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艾比湖湿地在所发现的植物中,禾本科有4个种,灌木有6个种,草本有61个种.样地上分布的草本植物比较丰富.(2)根据重要值计算,5和10
会议
人类-环境系统(Human-environment system)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人类与其生存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陈静生等,2001; Turner等,2003)。人类-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主要指无论社会经济和自然如何变化,该系统所具有的、能够长期而稳定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从而维持和改善人类福祉的综合能力(Turner,2003; Wu,2013;邬建国等,2014)。改革开放以来,在
乡村聚落,作为人类聚居地之一,其首要功能是居住。然而由于历史渊源、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生活习俗等原因,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导致出现乡村聚落布局分散、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地下、公共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也对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基于实地调查访谈,应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以阳新县
农户是耕地的直接利用者,同时又是重要的耕地保护主体,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能够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本文选取地处传统农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利用PRA评估方法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和分组比较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调查区域绝大部分农户有强烈的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所占比重达到了82.4%.大部分
煤制气是以煤炭为原料,经由煤气化后生成的合成气,再经甲烷化处理,生产热值符合规定的代用天然气。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已建成煤制气商业化运行装置的国家有三个:中国、美国和韩国,但已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只有美国。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天然气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天然气在中国是一种稀缺能源,未来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基于中国"煤多、气少"这一能源的基本国情,发展煤制气被认
近十年来,我国国家湿地公园正以年均42处的速度迅猛发展。截止到2014年3月,我国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总数已达429处。其中湖泊型湿地公园184处,占总数43%;河流型湿地公园数量为189处,占44%;沼泽型湿地公园43处,占10%;滨海型湿地公园13处,占3%。相对于湿地公园建设实践的快速升温,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滞后,其中如何科学评估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关注的热点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在历史上是连接亚洲东部与欧洲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古道,当今凭借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独特的文化,在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体系中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时,中亚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受西风环流、北冰洋高纬气团
江苏滨海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面积约为9.97×105 hm2且每年以25-30cm的速度向外海淤长.滨海盐沼湿地是区域发展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的自然资源.滨海湿地的围垦一方面有助于环境区域紧张的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直接破坏滨海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加速生态资本的流失,导致滨海湿地的功能退化和空间萎缩.目前,江苏滨海湿地的围垦强度和广度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