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国古代青瓷制备材料及工艺的追踪:微观结构的研究

来源 :第七届亚洲陶瓷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瓷是在亚洲东部小面积内发现的一种独特的瓷器.刚进是韩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在高丽时期(公元918~1392)就以青瓷而闻名,第10和11世纪,青瓷釉在该领域得到了发展与完善.对从刚进龙云里窑址探掘出土的青瓷片进行形态分析,其微观结构显示青瓷坯体基本致密,几个到几百微米的圆形气孔.坯体中留下的石英颗粒大小为14.67±5.42μm,发育良好的莫来石晶体表明最高烧成温度超过1200℃.用氢氟酸腐蚀釉显示为分散的亚微液滴相分离结构,液滴的等效直径为10 ~ 30nm.
其他文献
介绍SWRCH22A冷镦钢盘条生产工艺开发,给出冷镦钢化学成分设计控制要求,全程w([Al]s)分步控制方法以及钢材轧制表面质量的控制要点.通过采用以上工艺要求生产的SWRCH22A冷镦钢盘条屈强比为0.5~0.65、1/2冷顶锻合格率达到了较高水平,符合GB/T6478-2001和JISG 3507-1991要求,可满足客户的需求。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Fe2B在800K液锌中的腐蚀过程.模拟计算了腐蚀界面原子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腐蚀初始阶段,锌原子首先溶解、扩散到Fe2B中,含锌量较低时仍为Fe2B晶体结构;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含Zn量超过一定限度后Fe2B可溶解到液锌中;整个腐蚀过程以溶解为主;腐蚀过程中固液界面向固体一侧移动.
以80#钢为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得出高碳钢控轧控冷生产工艺。指出高碳钢控温轧制应采用再结晶型与部分再结晶型轧制相结合的方式,轧后快冷以获得索氏体组织.减面率是决定奥氏体晶粒尺寸的最主要因素,轧制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相对较小;高碳钢在较低温度下轧制会使强度降低、韧性升高;控制冷却应采用吐丝后快冷的方式,且应保证冷速大于15℃/s,以获得足够的索氏体含量.
通过研究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机制,针对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实际情况,参考ISO7989-2:2007 (E)《钢丝和钢丝制品钢丝上的有色金属镀层第2部分:锌或锌合金镀层》标准,对GB/T2972-1991《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标进行修订.
首先,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了牛蒡叶34%乙醇洗脱成分对沙门氏菌生物膜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牛蒡叶34%乙醇洗脱组分能够显著抑制沙门氏菌生物膜的形成,在2mg/ml时,抑制率达到100%;其次,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连用技术(UPLC-MS/MS)对牛蒡叶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9种活性成分,分别是绿原酸,熊果酸,咖啡酸,芦丁,槲皮素,对香豆酸,西红花苷,木犀草素,通关藤苷I;最后,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鸡蛋全蛋白质组学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开展,鸡蛋各部分(蛋清、蛋黄、蛋壳、蛋黄膜等)中大量新的蛋白质得以被发现和鉴定。本实验室在鸡蛋全蛋白质组数据的基础上,针对鸡胚蛋(受精蛋)孵化过程以及鲜鸡蛋(无精蛋)储藏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在蛋清、蛋黄中发现了一系列随环境温度变化或发育启动相关的蛋白质降解、相互作用、磷酸化修饰、转运等变化。并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了几种主要禽蛋
本文研究了不同炒制温度(50℃-150℃)和炒制时间(5min-20min)对东北红松子的水溶性部分(总酚和单体酚酸)、油溶性部分(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红松子仁中总酚、单体酚酸、生育酚、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15.76mg/100g没食子酸当量,12.15mg/100g,28.67mg/100g和198.81 mg/100g.加热温度150 ℃,加热时间为10min和2
以低质陶土、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研制了用于外墙装饰的陶瓷挂板,其性能达到了干挂空心陶瓷板(JC/1080-2008)标准.环保型外墙陶瓷挂板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在制品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大量采用低质陶土及工业废弃物,因此能够节约正日益匮乏的优质陶瓷资源,降低环境负荷;应用于建筑物上该产品具有装饰、保温的特点,与用普通陶瓷砖装饰的建筑物相比,突出特点是能够起到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研究了适用于大
广西北海高岭土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原矿中的杂质特别是铁直接影响高岭土的品质。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北海高岭土化学组成、形貌和物相组成等,依据这些检测探究北海高岭土的基本特征及其中杂质铁的赋存状态,为北海高岭土的精制处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海高岭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白云母和石英,铁是北海高岭土中主要的染色元素,一部分以结构
我国日用陶瓷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大国;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归功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原材料资源,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投资拉动;与此同时,还应归功于日用陶瓷科技的不断进步,可说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才支撑起了我国日用陶瓷工业迅速发展的坚实平台。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只是日用陶瓷生产大国,依然是典型的高产量、高能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