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海藻养殖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来源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人工鱼礁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近海富营养化已十分严重,赤潮、绿潮频发,且爆发规模已为世界之最。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理我国近海富营养化海域,是建立我国安全健康海洋迫切需要。我们长期从事海洋生态修复研究,主要应用我国大型海藻规模化养殖工程技术,将建立我国近海富营养化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型;[方法]分别在上海金山城市沙滩海域及奉贤碧海金沙海域建立了封闭型富营养化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式,在浙江象山港网箱养殖富营养化海域、福建三沙湾富营养化海域建立了半封闭富营养化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式,在江苏辐射沙洲富营养化海域建立了开放型富营养化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式;[结果]封闭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效果最为明显,半封闭海域网箱养殖不发生病害,开放海域实现了大型海藻全年覆盖模式;[结论]大型海藻规模化养殖是目前我国富营养化海域生态修复最好模式,可以一举三得:大型海藻大规模养殖的大量生物质可以生产健康海藻食品(紫菜、海带等),大规模养殖大型海藻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不断净化水质、改善海洋环境,同时还吸收大量CO2进行光合固碳,可以作为碳汇,并可提高海水pH值,具有防止海洋酸化等重大功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我国黄海北部典型海域獐子岛海域的优势海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上的附着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獐子岛海域近岸人工鱼礁区的2015年1月、6月、9月3个月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聚类和排序等多元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裙带菜上附着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密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附着动物41种,包括9大类群分别为甲壳类、
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初级生产者,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由于近年来化工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升高,各地雾霾严重,人类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海洋资源匮乏,人工牧场的建造能够有效恢复资源,藻场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近海资源恢复和生境修复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獐子岛人工鱼礁区藻场为调查对象,
面对陆地资源的破坏和过度利用,科学的开发利用和维护海洋资源不容忽视。海洋牧场是渔业发展的一次巨大解放,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建设的关键。日本正在努力实现数字化海洋牧场监测网的建设,并在开发新型的鱼礁,作为以游钓休闲型渔业发展为主题的美国,将废弃物与鱼礁建设结合到了一起。我国的人工鱼礁事业起步晚,但充分的吸收了国外的发展经验,使我国人工鱼礁事业得到了更全面更合理的发展。我们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
投放人工鱼礁用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适宜栖息地,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了解人工鱼礁在海底的状态,有利于人工鱼礁区的科学管理。本研究采用侧扫声纳系统对人工鱼礁进行勘测评估,结合侧扫声纳的工作原理,分析侧扫声纳对不同类型人工鱼礁勘测所能得到的回波图像。勘测结果表明,侧扫声纳图能够清晰显示人工鱼礁的类型以及在海底的状态,能够对人工鱼礁的平铺或堆积进行判别,利用几何关系,估算其规模。对
科学评价人工鱼礁生态效应,分析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对人工鱼礁工程建设、环境资源保护、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技术构建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生态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并采用综合健康指数模型对北戴河人工鱼礁区和对照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2013年7月本底调查和2014年6月与2015年5月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
大泷六线鱼(Hecagramwosotakii)又称欧氏六线鱼,俗称黄鱼,隶属鲉形目、六线鱼科,属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自然海区礁石多的的地方,是中国北方人工鱼礁增殖的主要种类.通过使用定制网笼对近3年夏季獐子岛深水人工鱼礁区进行调查,评估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生长特性,选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析了该海域大泷六线鱼体长体重关系式、生长方程、各项生长参数及生长特征变化情况.求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3年进行了春、夏、秋3个航次的调查,共鉴定出115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4.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浮游植物种类季节变化均为秋季>夏季>春季.应用Canoco5.0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总氮、硅酸盐和总磷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重
坛紫菜藻场是以坛紫菜为支持生物而形成的一类分布于潮间带中高潮区的独特近岸生物群落,在沿岸海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机能.但近年来,随着人为的滥采以及陆源污染的加剧,坛紫菜天然藻场正面临严重退化、消失和不易恢复的危险.本研究选取福建省东山县南屿岛己经退化消失的坛紫菜藻场作为人工修复的实验样地,首先通过环境因子和生物群落结构调查,确定了坛紫菜藻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1)水体污染导致秋季成熟的贝壳丝状体被浮泥
獐子岛位于北纬39度,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目前己建成我国最大的海洋牧场.本文分别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的夏季通过采样调查、鉴定、分析等工作对海域内的浮游植物群落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5次夏季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3种,其中,浮游硅藻(Bacillariophyta)30属58种,占总的79.45%;浮游甲藻(Pyrrophy
海洋牧场和人工渔礁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人工藻床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牧场在近海生态环境修复中体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褐藻纲的海带和马尾藻属海藻由于藻株个体大,生长面积广,是参与构成海藻床的重要物种,本研究设计了平式和立体式两种藻床并在宁波象山港海区进行了布放与示范实验,通过选取海带、鼠尾藻、羊栖菜、铜藻等代表性物种,分别对两种藻床进行了试验.立体式藻床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