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拉伸对运动性疲劳消除效果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医学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运动疲劳恢复的研究大都是针对不同专项的运动员,但是随着全民健身兴起,当代大学生作为主力军也开始参与运动,特别是健身跑运动,以其简单、自由、经济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然而跑步距离过长、运动时间过多引发运动疲劳是每一个爱好健身跑的运动者都不可避免的,再加上普通大学生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常常忽视运动疲劳之后的放松恢复,从而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和生活质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PNF)作为康复领域的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其早期研究多集中改善肌肉功能和提高关节柔韧性等方面,而对缓解运动疲劳、促进机体恢复相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PNF拉伸对2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运动疲劳消除效果的检验,以期为普通健身人群运动疲劳后的恢复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方法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以大连理工大学普通在校男大学生20人(23.50±1.28岁)为研究对象,将静坐休息和PNF拉伸两种方式分配到20名受试者的两次实验中,为避免前一次测试影响后一次测试,每次实验间隔一周。每次实验所有受试者均在运动前进行一次各指标测试,随后在跑台上试跑3min进行热身(坡度为0°,速度以个人适宜速度为准),之后开始正式实验。正式实验采用恒速跑(坡度为0°、起始速度为4km/h,每分钟增加1.2km/h,5分钟后增至10km/h后不再增加)直至运动性疲劳的方式。本研究中疲劳的判定方法为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受试者自我感觉疲劳,呼吸较困难;(2)主观疲劳感觉程度(RPE)≥19;(3)实测心率>180次/分钟;(4)且经一再鼓励仍无法维持预定运动强度。疲劳后随即进行第二次指标的测定,之后进入15min的放松干预阶段,第一次测试即对照组,采用静坐休息进行放松,第二次测试即PNF拉伸组,采用PNF拉伸进行放松,放松干预后进行恢复后各指标的测定。PNF拉伸采用罗伯特·麦卡蒂的俯卧位牵伸股四头肌(着重股直肌)、仰卧位直腿牵伸腘绳肌和俯卧位牵伸腓肠肌的动作方法进行,先由受试者主动收缩被牵伸的目标肌肉,然后由搭档提供阻力,使受试者的目标肌肉等长收缩6s,随后其拮抗肌主动收缩牵伸目标肌肉到新的活动位置,保持30s。按照"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的顺序依次进行PNF拉伸,重复进行2-3组,组间间隔30s,组内各个动作之间无间隔休息时间,左侧重复3次后换右侧,总时间为15min。测试指标包括心率、RPE、血乳酸、大腿围和小腿围以及优势侧下肢股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积分肌电(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数值。实验所测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研究结果:1)在本研究中,运动前两组受试者的平均心率和RP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次实验受试者均处于相同的安静水平,运动后即刻两组受试者的平均心率和RPE值较运动前均显著升高(P<0.01),达到本研究的运动性疲劳标准。放松干预15min后,PNF拉伸组的心率和RP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前两组受试者的平均血乳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疲劳后即刻两组受试者的平均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放松干预15min后,PNF拉伸组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运动前两组的大腿围和小腿围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劳后两组的大腿围和小腿围数值均较运动前增大,且与运动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松干预15min后,PNF拉伸组的大腿围和小腿围较疲劳后即刻均具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运动前两组股直肌的IEMG和MPF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劳后两组IEMG均增大、MPF均减小,且与运动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松干预15min后,两组的IEMG均较疲劳后减小、MPF均较疲劳后增大,且PNF拉伸组IEMG和MPF的变化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研究发现,PNF拉伸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普通大学生运动疲劳后的心率,减轻受试者的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并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血乳酸,虽然对减小运动疲劳后的大腿围和小腿围的效果不显著,但从表面肌电信号来看,PNF拉伸能够使疲劳后的肌肉能力得以快速恢复。因此该研究认为,PNF拉伸对普通大学生运动疲劳后的快速恢复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作为放松手段简单易操作,是值得在普通健身人群中推广使用的一种疲劳消除方法。
其他文献
《英语拓展创新学程(第一册)》的编写注重单元设计的整体性、语篇主题的关联性、价值取向的育人性、主题拓展的渐进性、学习内容的普适性、思维发展的层次性等。学程的使用要处理好顺应与整合、深教与浅教、高考与素养的关系。
期刊
<正>2020年7月31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1999年12月21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同时废止。此次废旧立新是根据2017年施行的中医药法和国家新要求,解决我省中医药事业
期刊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联合系统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参照组行循证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系统规范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严重程度、自我效能感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尿素氮、意识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
期刊
目的 研究推拿对运动疲劳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3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C组(空白组)、M3组(3 d模型组)、T3组(3 d推拿干预组)、M7组(7 d模型组)、T7组(7 d推拿干预组)。C组6只,其余各组每组8只。C组自然喂养,不进行干预;M组与T组均采用“运动疲劳造模方法”进行造模,T组于造模结束后采用揉法分别施术于双侧股四头肌及腓肠肌,并通过柔性纳米传感器量化
期刊
院外心脏骤停急救仍然是世界难题之一,此事件不仅发生率高并且由于大多突发、病情危机,以至预后不良。徒手心肺复苏术是应对该事件的有效手段,弥补了救护车到达前的空缺时间,改善预后。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徒手心肺复苏术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电话心肺复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改进。然而电话心肺复苏在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弊端仍然会影响旁观者心肺复苏的质量。因此本研究对电话心肺复苏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期刊
目的 探讨急诊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17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超长心肺复苏定义为心肺复苏时间≥60min,根据入院后的心肺复苏时间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137例)和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180例)。比较分析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和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超长
期刊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疲劳后大脑各功能区皮质的激活状态变化,及早了解中枢性运动疲劳的机制。方法 收集32例健康受试者的资料,分为右利手组与左利手组,并设计了功率自行车骑行和双手/单手握拳的运动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同时给予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成像结果显示双手运动时,右利手被试者右手对应的脑左侧M1区ω1值高于左手对应的脑右侧M1区ω1值,右手运动疲劳后,其激活的脑左侧M1区ω1值明显高于左手运动
期刊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复苏,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复苏,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参附注射液复苏。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
期刊
学位
目的 评估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64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1、3、5、7、10 d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血糖水平、乳酸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 复苏1、3 d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