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防雷减灾工作的思考与分析

来源 :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防雷减灾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表现在防雷减灾法律法规日趋完善,防雷人员不断增多,服务领域不断扩展,防雷减灾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增强等。但是,由于防雷减灾发展时间短,科技支撑不足和缺乏规范化管理,保持防雷减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防雷工作的见闻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仅供防雷工作者参考。
其他文献
气象通信网络系统防雷保护设计工程不是简单的防雷设施的安装就行,而是一项技术高、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电源系统保护、信号保护、等电位连接等许多环节,在工程中本着经济、实用、高标准、高可靠性的原则,严格遵照有关防雷标准,多种技术并用,以达到最佳雷电防护效果。本文介绍了雷电灾害对气象通信网络潜在的隐患、气象网络通信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本文以我国UHVAC试验示范工程初步设计的塔型为典型塔型之一ZMP2的线路为例,引入击距系数来描述导线和大地之间引雷能力的差别,考虑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雷电的反极性峰值(此时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性能的影响最大),详细分析了地形对特高压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于2005年1月28日发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下称《规定》)。由于地方各级政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完善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而均不同程度地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以至于《规定》中的一些条款在实际工作中较难以遵循。本文主要通过南平一年多来,在贯彻执行《规定》,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实际工作中,
湖北省地处华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天气系统交互影响频繁,天气变化剧烈,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属多雷暴区。本文利用2006年建立的湖北省闪电定位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省雷暴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全省雷电流强度特点,并根据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湖北省典型雷电灾害事例,分析了湖北省雷电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全年雷电防护及研究重点。
防雷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防雷信息化建设也是与时俱进的,是信息化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综合作用。只有立足于高起点的规划制定详细的分布实施计划,这才是防雷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防雷信息化建设,当然由于各地的防雷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程度有所不同,因而本文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参考的实例。
本文探讨内容包括:雷电防护业务分工;防雷职业教育与培训类型和层次定位;防雷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面向定位;防雷职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定位;防雷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
多年的实践证明,强化防雷社会管理和规范防雷技术服务是搞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笔者现就长沙地区近三年来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谈几点自身的做法。
2007年5月25日,中国气象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国气象局与教育部关于做好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通知》,对近期学校防雷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通知》要求,本市防雷中心马上行动起来,决心在三个月内对全市所有学校的防雷装置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本文是对本市在此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总结,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防御对策,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随着防雷管理逐渐走向正规,防雷事业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并受到人们的重视。防雷行政执法、雷击现场调查等文档管理是雷电管理的重要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向前推进,过去的一些管理方法,工作程序显得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防雷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气象行政执法的监督,规范气象行政执法行为,促进气象行政执法文档管理工作,结合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和需要,开发了“
经过气象部门几年来的共同努力,全国防雷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地方性防雷法规也相继出台,国务院令第412号《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进一步确定了各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减灾的社会管理职责;防雷减灾的工作内涵也从简单的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扩展到防雷减灾行政管理、防雷装置竣工验收、防雷装置检测、雷电监测、预警等内容。本文就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科技含量,推进防雷减灾工作科学发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