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原理及探测仪器

来源 :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由两大硬件组成: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机(简称发射机)、海底混场源电磁接收机(简称接收机),其中发射机作为海底的人工激励场源,通过发射电极向海水中发送0.1-10Hz的大功率电磁脉冲.接收机由浮力、定位、重力牵引、声控释放、信号检测和数据采集等部件组成.接收机接收海底介质返回的天然场源和人工场源电磁信号.通过对电磁信号进行反演解释,可获得比海洋大地电磁法更加清晰的海底介质电性成像.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土资源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本实验室独立自主地研制了的国内首套拖曳式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2012年中央电视台视频报道了本校自主研制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以及在南海进行可燃冰探测的事实.本实验室近5年申请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方面的5项专利,撰写了多篇SCI论文,培养了若干海洋电磁仪器开发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已经完全掌握了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与接收的硬件研发技术.目前,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已经运用于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领域,并取得了令生产单位满意的应用效果,同时在国际上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认可和肯定.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型地球物理勘探装备,在海底油气及可燃冰勘查、海上油气田开采的监控及海底构造特征研究等领域将发挥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AVO响应特征来判断地层物性和岩性已经成为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手段,但运用AVO技术研究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仍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利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高分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探获得水合物样品站位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AVO分析,取得了多种属性数据体,分析了BSR下伏的游离气、BSR、天然气水合物层的AVO响应特征及其意义,归纳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AVO敏感属性.研究表明,零偏移距P波剖面、
由于其为一种碎屑流的塑化、流动,而且在流动中脱水,发生重塑,决定其低渗透率、较高电阻率和高密度特征,而这些特征与BSR之上水合物的地震反射特征十分相似,特别是在琼东南海域,因为新构造活动不活跃,BSR大多与海底平行,因此,在解释BSR过程中,往往容易与MTDS底界面产生混淆,在琼东南海域准确把这种沉积(MTDS沉积体)识别出来,将十分有利于BSR的准确划定,继而对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精确评价提
本文建立两套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机械特性测试用三轴仪,系统的开展了冻土区及海底含水合物沉积层-结构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同时开发了数值模拟集成软件,并对冻土区及海底水合物沉积物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世界上首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完井系统在日本东海岸南海海槽的东部海域安装并于2013年成功实施了生产测试.试采工程的完井系统利用电潜泵(ESP)结合井下实时监测系统,同时综合运用自然分离和人工分离方法将产出的气液流体分别输送至地表.本文旨在回顾完井系统在降压法天然气水合物生产井中的应用,认清水合物开采对深水完井系统提出的特殊要求,同时根据试采经验提出如何进一步解决相关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本文对非保压天然气水合物岩芯进行了实验室内的基础物性分析,主要进行了粒度分布、SEM表面特征、液塑限、导热特性和声学特性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的平均粒径范围为7μm到11μm.基于SEM扫描,没有发现生物碎屑,但大量片状的粘土的存在可能有利于在孔隙中水合物的形成.实验测得的岩芯的导热系数在1.0至1.45W/(mK)之间.相对低的导热系数可能不利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采利用,并且在降压开采
本文利用中国大洋36航次最新获得的EM122多波束测深和回波强度资料,对采薇平顶海山群进行地形分类和声学底质分类,结合海底摄像和地质取样资料,得到海山富古结壳、钙质远洋沉积、碎屑流沉积等几种底质类型分布规律.富钴结壳、碳酸盐岩、钙质远洋沉积和重力滑塌沉积是分布于海山山顶和斜坡的主要底质类型,全覆盖的海山多波束测深和回波强度数据对海山底质类型分布的研究至关重要,地形分类和声学底质分类是在未来富钴结壳
甲烷水合物分解释放出的甲烷在上升过程中与海水中的硫酸盐进行甲烷厌氧氧化及硫酸盐还原作用,该过程伴随着大量自生黄铁矿的形成.本文通过研究南海北部九龙甲烷礁海域沉积物973-4柱自生黄铁矿形态,观察到:1)黄铁矿存在于390~870cm之间,集合体形态由浅至深依次为管状、块状和莓球状,最大含量位于580~590cm层位,占沉积物的0.11%;2)管状黄铁矿主要晶型为正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二者组合而成
应用基于频率加权指数函数的地震品质因子估计方法,首先对南海神狐海域地震资料进行了层间品质因子的估计,结果表明,在水合物稳定带中水合物主要分布于剖面两端位置处,与钻井结果以及地震剖面中的BSR反射特征吻合较好,而水合物藏下伏的游离气藏在层间品质因子上也有很好的反应.为了进一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在稳定带分布的具体位置,又设计品质因子剖面的估计流程,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因子剖面的估计,利用品质因子剖面可
浅层天然气水合物与深部油气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存在证据,如海水气体火焰、海底麻坑与泥火山以及地震BSR、气烟囱、振幅空白带等水合物赋存标志,并且采集出从块状到脉状多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本航次研究主要采用声学探测系统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开展的野外工作包括:渗漏区取心分析、测深研究、BSR上方气烟囱检测、水体气体火焰检测以及CTD(温盐深仪)测量与水样分析等。通过本调查航次,对此前发现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世界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正急剧增长.目前的能源供给主要来自资源丰富的常规油气.但是,这些资源不是可再生和用之不竭的,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会面临严重的短缺.毫无疑问,非常规油气的勘查开发已成为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全球主要国家在天然气(甲烷)水合物的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化学)、开采技术和部分现场试采工程上的进展,并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