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双级压缩带膨胀机制冷系统的研究和能量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CO<,2>双级压缩系统中,由于存在多种系统形式,不同的系统形式对膨胀机的影响是不同的.为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应最大可能的发挥膨胀机的作用.本文对三种不同的双级压缩带膨胀机中间完全冷却系统进行研究,给出CO<,2>带膨胀机双级压缩制冷中间完全冷却系统的最佳系统形式,且与NH<,3>双级压缩系统进行比较,并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饱和蒸气密度的通用对比态推算式,有计算范围广,通用性强,精度高的优点,对34种物质的文献值计算比较,总的平均绝对偏差仅0.43﹪,可适用于计算包括水、氨、氮及多种制冷工质.
本文对典型的波聚二象性物质—氦的分子行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热力学性质提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对深入了解奇异现象的本质非常有益.
设计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实验装置,对含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体系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和水合物的储气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剂可提高水合物的形成速度,并可提高水合物的储气密度.研究结果对水合物形成促进技术的研究、实现水合物技术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水合物形成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
面对CFC和HCFC的逐步禁用,开发新的绿色高效循环工质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而混合工质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利用CSD方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R290/R123/R600a的COP值、单位容积制冷量、冷凝和蒸发压力的情况:然后,在小型压缩式热泵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际工况运行分析,发现该工质可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高效循环,这也是目前其它工质所不具备的特点.
考虑热阻损失、压缩机与膨胀机的内损失及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研究一个比较接近实际装置的回热式变温热源空气制冷循环性能,得出了循环制冷率密度制冷系数的解析关系式,由数值计算分析了压比、热导率分配以及工质与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等参数对制冷率密度的影响特点.
双向进气型脉冲管制冷机中存在固有的直流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直流分量的方向为:脉冲管——蓄冷器——双向阀——脉冲管.实验中,用对称喷嘴作为双向阀来产生固有直流,用非对称喷嘴正向和非对称喷嘴反向作为双向阀来产生不同方向的附加直流,通过测量—高频微型脉冲管制冷机中脉冲管壁面温度分布的变化,间接验证了固有直流现象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非对称喷嘴的应用可以抑制直流的产生.
蓄能型DCS空调系统中,溶液的再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建立的大空间溶液再生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分析,找出了影响再生效果的诸多因素,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增强溶液蓄能能力的办法,使溶液蓄能能力得到提高,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和蓄能的不足.
研制了基于跨临界循环的气-气式R744空调系统原理样机,介绍了初步实验结果,并做了简要分析,并初步测量了样机的制冷量,性能系数及制冷剂的状态.
本文对于CO超临界流体的等熵膨胀和等焓膨胀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和对比,发现等熵膨胀过程与等焓膨胀相比,增大了有效制冷量,增大的数值略大于所回收的膨胀功.而且对于减小节流损失的回热循环和膨胀机循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于选用原则给出了具体的判定方法.本文还进行了膨胀机中膨胀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分别得出了超临界区和两相区的膨胀功来源,及变化规律.经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可以采用"闪蒸破碎模型"简化汽液两相
本文对低温级以CO为工质的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理论分析,计算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COP,及其对应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流量比.通过对几种工质组合(R22-R12,R134a-CO,NH-CO,R290-CO,CO-CO,CO-CO加膨胀机)的比较,可发现自然工质的COP与传统工质的相当,若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及设备的选择,自然工质系统是值得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