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射频信号技术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b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声射频量化技术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定量内-中膜厚度(QIMT)与动脉僵硬度(QAS).方法 随机选取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和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所有参与者右颈总动脉进行检查,获其颈总颈动脉定量内中膜厚度(QIMT)、血管硬度参数(β)、动脉管壁的扩张性系数(DC)和顺应性系数(CC)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意义,以便临床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会议
目的 中心动脉血压较外周血压能更直接反映心脏负荷和冠脉及大脑动脉负荷,与靶器官损害特别是心脑血管事件更密切,单次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心动脉血压影响的研究较少,血管弹性变化也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中心动脉血压及血管弹性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会议
目的 较少研究报道居住位置距离透析中心的远近与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率及其合并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新近的文献报道表明,居住位置与透析中心距离较遥远的农村维持性血透患者,其生存率明显下降.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农村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合并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多元逻辑回归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血液透析中心的距离居住位置的远近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与合并症之间的相关性分
会议
目的 报道1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EPO 和静脉铁剂的过程中出现铁负荷过多,合并肝硬化、肝功能损伤.方法 病例报道.结果 患者女,72 岁,因透析、无尿3 年,上腹部疼痛2 周入院.患者因尿毒症在外地医院行PD 2年,无尿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 年.2 周前出现右上腹疼痛,为钝痛,非持续性,外院查ALT88u/l,AST114u/l,总胆红素21umol/l,直接胆红素15.3umol/l,血肌酐
会议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脑梗死与脱髓鞘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脑梗死和53例脑脱髓鞘病变患者的DWI和1H-MRS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别测量两组病变区和健侧相应区的ADC值,并计算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Cr,胆碱(Cho)/肌酸(Cr)值,比较是否存在差异,所有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界值取P
会议
目的 儿童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起病,患儿首次就诊儿科肾脏专科医师的延误时间分析,造成延误就诊的相关因素及其后果分析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自2001 年1 月起至2013 年12 月就诊及随访的终末期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患儿自起病到首次就诊儿科肾脏专科医师的时间、自起病进展至开始肾替代治疗的病程时间.儿童肾衰竭的延误诊断定义为患儿首次就诊儿科肾脏专科医师时eGRF≤
会议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在猪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会议
研究目的 探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了解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血清CYSC水平的变化.并对伴或不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白质病变患者的CYSC水平进行分析,了解血清CYSC水平能否预测脑白质病变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会议
目的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对患者个人、家庭、社会有巨大的影响[1].通过积极治疗如溶栓治疗,可恢复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但这种血供恢复有可能会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目前在临床上尚无有效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寻找有效可行的方法预防、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前的重点与热点.
会议
目的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前瞻性登记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199例,收集其临床特征及可能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随访发病后3、6个月,1、2、3年时他汀类药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