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核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合成及磁热效应

来源 :2018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磁热力学现象在1881年发现以来,磁热效应研究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1]。在磁制冷的研究中,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超低温材料的磁热效应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因其制冷温度可与氦-3制冷媲美(<< 1 K),可替代氦-3进行空间探测、量子计算机、低温物理等研究。此外,与传统制冷技术相比较,稀土超低温磁制冷具有制冷效率高、环保、节能等特点,也是一种变革性和颠覆性的制冷技术[2]。本文中,作者具体汇报其在高核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方法建立[3-8]、高核稀土和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磁构关系[9-11],以及高核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磁热效应[2,13,14]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卟啉大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植物光合作用系统、高等动物血红蛋白及维生素 B12 等功能体系的核心结构单元,具有优异的吸收、荧光等光物理特性、光电性能和突出的配位性质,
  氧膦类配体具有与稀土离子较强的配位能力,可以提供较强的各向异性晶体场环境,有利于通过自组装和晶体工程等手段来设计高性能稀土单分子磁体。我们利用氧膦类配体合成了五
  众所周知,当前制约稀土金属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发展的关键因素有2点:一是普通条件下大部分稀土金属只有单一稳定+3价氧化态,难发生可逆的氧化加成-还原消除反应,使稀土催化反应
Study on a cyano-bridged FeⅢ 2NiⅡ complex high-field/frequenc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measurements shows that a low-spin FeⅢ-cyanide mononuclea
会议
  金属有机骨架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固体材料,由于其多孔、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调和易于修饰等特点,在气体吸附和存储、催化、传感、药物释放等领域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
  In recent years,3d–4f heterometallic polyoxometalat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growing and challengeable area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due to the
  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催化、离子交换、质子导电、光学材料和磁性材料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因而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类化合物不仅
  磁性配合物的设计组装是配位化学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1]。近年来,我们利用多种有机桥连配体探索开展系列稀土单分子磁体以及混合稀土-过渡金属单分子磁体的设计组装与磁-
  溶剂热原位配体反应作为配位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桥梁,可以得到传统方法很难或无法合成的新型有机物及配合物[1,2]。咪唑并[1,5]吡啶类杂环化合物在OLED,氮杂卡宾及DNA
  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Metal-Organic Cages,MOCs)自组装是当前配位超分子化学领域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研究方向,被寄希望在主客体化学、分子容器和反应器、分子器件和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