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下企业资源流成本核算及应用研究——以铝生产企业为例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根据资源流成本核算原理,以资源在企业各工序的物质流路线为基础,按 照产品生产过程的资源输入、产出及废弃等信息,将输出资源成本划分为资源有效利用成本 与废弃物损失成本,并计算废弃物外部损害成本,同时分析了资源流成本核算带来的功效。 在此基础上,以原生铝生产企业为例,对企业循环经济开展前后的资源流成本进行了计算与 比较分析,对企业采取的循环经济措施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评估。文章认为,资源 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是企业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损失成本的一种有效的成 本管理方法。
其他文献
洞庭湖是世界知名的淡水湖,具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湿地资源、 农业资源丰富,以及由此形成的水运交通和口岸物流贸易的独特优势。它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也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腹 地。由于三峡水库蓄水运行的影响,洞庭湖出现了枯水危机,其调蓄作用减弱。 再加之传统生产方式非常粗放,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湖体面源污染。在“两型社会” 建设过程中,洞庭湖区如何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实现绿色发
从幸福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入手,本文对幸福感、市场化进程和上市 公司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解读,研究证据表明:(1)在幸福社会资本较高的城 市地区,其所在民营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较低;(2)幸福社会资本对民营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的负面效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剧而增强。本文运用社会资本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对这些研究发现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转型经济下幸福社会资本
本文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7—2010 年中国28 个省(区、市)信息产业的面板 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信息产业技术效率及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到结论:2007—2010 年中国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效率值较低,但逐年提升,技术效率区域差距显著,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值 最高,其次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效率值最低。信息产业存在非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发 展水平和教育水平与信息产业技术效率正相
本文基于Rossi-Hansberg 和Wright(2007)的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2003-2010 年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与 成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规模对其成长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我国轻工业企业规模对其成长 率的影响效应略高于我国重工业企业规模对其成长率的影响效应。我们测算了我国工业企业的物质资本份额、人力资本 份额和劳动力份额,我们发现物质资本份额在我国工业生产中仍然占
本文运用1999~2007 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了私人部门进入和区域间比较竞争 对城市供水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私人部门进入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综合生 产能力,并且私人部门进入程度与供水行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 型关系,但对供水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区域间比较竞争能够显著提高城市供水行业的综合生 产能力和固定资产投资。此外,相对于私人部门进入,区域间
专利申请量的增加会促进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吗?以往文献并未深入对 该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模 型(SFA)对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呈现总体水平不高、增 长率稳定、地域差异性较大等特征。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校正误差模型 进行参数估计及稳健性估计,发现各地区专利申请量对生产效率具有负向作用,且该
以引入商品异质性的冰山成本理论为基础,本文利用2002-2011 年亚美欧三大消费市 场代表性原油的月度价格数据,研究发现:美欧原油市场间的一体化程度较高,而二者与亚 洲原油市场间的一体化程度均较低,这一差异主要表现为:与欧美市场相比,亚洲市场的基 准油价格偏高。这不仅造成亚洲国家外汇大量流失,还导致亚洲国家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 产业成本提升和竞争力下降。
对建设片区和项目“两型”示范效应的研究,不仅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还对又快又好推进“两型” 社会建设具有重大且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从“致力污水再生、促进人水和谐,践行 两型理念、演绎生态文明,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低碳企业,打造水务一流企业、建设两型科 教基地”四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洋湖再生水公司在解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两型示
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 求和必然选择。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推动资源节约、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具有最为灵活有效和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资源节约导向的财税政策尚 存在明显不足,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彰显。为此,应根据我国资源节约长期战略目标的要求, 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支持、促进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体系,以尽快缓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首先利用泛珠三角各省(不含港澳)1995-2009 年的能源强度及其它能源相 关变量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得出SB(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DB(能源消费 中电力消费所占比重)和FDI(外商直接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能源强度的显著影响 变量。接着运用多层统计模型进一步量化泛珠三角贸易对能源强度异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 表明,泛珠三角各省能源强度异质性显著;贸易是能源强度异质性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