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场所教育矫治工作社会化途径探索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部明确提出了两个"重要标准"和"一个延伸",这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首要标准"的具体要求.作为司法行政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如何在认识上重视,在职能上实践,以适应时代和发展的需求,完成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创新工作体制,现结合教育矫治工作实际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其他文献
社区戒毒实施八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但由于地区条件存在着差异,因此,也存在着工作进展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一些条件欠发达地区社区功能发育不全甚至缺失,这使得社区戒毒工作难以开展.云南省一些戒毒康复场所开展集中式社区戒毒的做法,为解决贫困地区社区戒毒工作存在困难探索了一条变通道路.虽然这种做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如果运用于过渡时期,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有价值的,是值得情况相似地区借鉴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吸毒作为一种"亚文化",随着主流文化对中国进行渗透,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对现阶段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及运动康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引入PDCA理论对戒毒人员的运动康复进行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顺利就业,对于保持戒毒人员的操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戒毒人员通过社会就业体验这个过渡性平台,提前与社会接触,恢复社会功能,获取社会就业经验,强化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回归社会"软着陆".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解除强戒以后,由于缺乏谋生技能,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回到原居住地,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原来的吸毒圈子,极易重新染上毒瘾,使两年强制隔离戒毒成果功亏一箫。本文尝试探索为解除强戒的回归人员建立异地安置机制,以延长他们保持戒毒操守的时间,最终达到彻底戒断毒瘾的目的。
社区戒毒在中国多地已成功实施,戒毒人员复吸率显著下降,因吸毒人员导致的社会治安及刑事案件有所减少.社区戒毒工作在社会化实践、心理干预等方面虽已积累了宝贵的先进经验,但仍然存在社区戒毒建立不完善、帮教效果弱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意识陈旧情况下,社区戒毒工作实践中行政手段社区戒毒工作、社区戒毒网格化的开展及发展情况进行讨论.
本文主要叙述了代币管制法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继而针对在现实中普遍难以调动强戒人员戒治积极性的现状,提出在戒治过程中适时引入"代币管制法"的现实意义并进行了初步轮廓式的操作设计.
戒毒康复工作分强制的戒毒康复与自愿的戒毒康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强制隔离戒毒所承担着部分强制的戒毒康复工作任务,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是做好强制戒毒康复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现就强制戒毒康复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一分析.
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重危人员的类型增多是严峻的现实问题,既增大了一线民警的监管压力,也增加了执法管理成本和场所安全风险.笔者在不断的实践中琢磨出了一些管理方法,加以整理,并试着系统化,与大家进行分享.
近年来,在法检系统司法体制改革成果鼓舞下,四川省戒毒管理局积极推进法治进程,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大胆尝试戒毒导师制,围绕提高戒治实效性和针对性,探索降低复吸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四川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近两年收治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提炼出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并结合场所工作实际,提出了搞好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防控对策和矫治思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做好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