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来源 :首届西部胸腔微创外科手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全组600例,年龄3~56(5.24±23.25)岁,体重8.3~59(20.12±5.15)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VSD直径为2.63~14.36(4.58±3.47)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1年、2年和3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600例VSD直径的B超测量值为2.63~14.36(4.58±2.47)mm。造影测量值为2.88~14.12(8.78±3.54)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4~16(9.58±2.11)mm。800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行TEE及左室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周、1月TTE示无残余分流。600例完成3月随访,350例完成2年随访,150例完成4年随访。TTE显示VSD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左室缩小,主动脉瓣、三尖瓣无反流。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脏缩小。 结论: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先进及封堵效果确切等优点,适合于各年龄组膜周部室缺的介入治疗。但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或肺动脉瓣狭窄(PS)的病例,进行一次性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27例PDA合并
会议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5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男10例,女41例,年龄1.5~57(20±14)岁,使用国产封堵器行PDA封堵,
会议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AS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记录24h动态心电图,
会议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的效果。 方法:总结18个医院ASD封堵治疗患者2108例,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和指导封堵治疗
会议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准确定量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方法是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患者进行初步筛选,术前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
会议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病人58例,人院常规行经胸超声和X线
会议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羊毛、蚕丝和锦纶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染色温度和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和荧光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采用
近年来,国外很多介入心脏学家和神经病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和治疗上。然而,传统的诊断PFO的方法不能得出精确的结果。目前,已开发出一个诊断PFO的新方法,此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三维空间构像测量房间隔缺损方法在封堵术中决策选用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价值。 方法:术前通过多切面(心尖四腔、大血管短轴及剑下四腔)测量房间
会议
目的:观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的胸部X线表现,总结封堵器在常规胸片上的影像特点。 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33例AmplatzerVSD双面伞封堵VSD患者术前及术后4~7天内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