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灾害教育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来源 :第三届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ong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往往分布范围广,具有突发性、难预测、破坏力大等特点,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因此灾害的监测、防御、减轻等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可见中国中央对灾害的重视.但在防灾减灾方面,单靠政府、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作为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但由于受缺少教学保障、师资保障,以及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等原因,校园灾害教育往往收效甚微.为此,笔者根据日常教学经验提出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从而促进校园灾害教育常态化;加强与家庭、社区、警力等多方的合作,从而推进校园灾害教育全面化;同时丰富灾害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灾害学习积极性.以期为学生未来灾害防御、自救技能的施展做好准备,为更好地建设平安校园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中小学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基础阵地,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与输送有用人才的组织机构,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气象灾害并没有因为中小学的重要而轻易绕开,长期以来,由于气象灾害的侵袭,师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学校财产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件数不胜数.虽然国家政府部门三申五令屡屡强调,宣传教育,但却没有能够引起基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和切实实施,因此,气象灾害事件仍然屡屡发生.纵观各地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必然向自然界索取越来越多,工业化的发展、资源、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和人为灾害的加剧,对人类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己倍受关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防灾减灾教育的意义着手,系统论述了在中国灾害频发的状况下防灾减灾教育的意义,以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阐述了在防灾减灾教育中必须把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防灾减灾宣传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科普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网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首先探讨了防灾减灾科普的调查内容和方式,接着分析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做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对策.以期提升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宁波地区主要有四条区域断裂带,每条断裂带均由数条主干断层和平行的旁侧断层组成,其中镇海—温州北北东向大断裂为本区的最大断裂带.根据历史记载,至今该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是1523年8月14日镇海43/4级地震(直线距离保国寺约20km),属于历史地震活动性强度较弱、数量较少的地区.近代20世纪90年代的地震活动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潮.特别是1993年在原鄞州区章水镇皎口水库库区发生的最大震级为Ms
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是当前有效提高国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途径之一,其展开受到防灾减灾科普资源开发及利用情况的限制.中国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已经形成较为流畅的运行体系,所依赖的防灾减灾科普资源主要以科普投入、科普创新、科普载体为主.高校大学生是当下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最大受众之一,也是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传播的中转站.高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是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从高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当前中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做法的了解与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科技场馆资源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优势与方法,为中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防灾减灾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分析防灾减灾科普的特性和国外防灾减灾科普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条件下改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为浙江省以及中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实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近年来频发的灾害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有效预防灾害已成为各国的共同使命.1989年,联合国在"国际减灾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的中心,推动各国重视和发展防灾教育.学校防灾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分阶段进行,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开展方式多样,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外教育并举,保证知行合一,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生防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除此之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与社区、家庭联合
近年,世界各地的地震发生得越来越多,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无可厚非,地震已经逐步成为了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之一.中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城市坐落在地震带上,防震减灾是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然而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消能减震能力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如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对结构抗震抗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抗震方法是靠结构自身的能力以及塑性变形
岩土体导热系数和单位深度换热量是地源热泵系统埋管设计的重要依据,本论文结合嘉兴市光伏小镇展览馆地源热泵项目,利用SDIDR地源热泵测试仪,通过冷、热两个工况进行热响应试验.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出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及换热量,并以查表法进行验证.最后,分析软土地区应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