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试图通过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中医理论与传统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而说明:中医理论基本要素的构成一方面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而另一方面与作为人类思维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隐喻认知模式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认知模式,该认知模式决定了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机 构】
: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外语教研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中医理论与传统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而说明:中医理论基本要素的构成一方面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而另一方面与作为人类思维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隐喻认知模式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认知模式,该认知模式决定了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其他文献
将传统儒学价值绝对化,认为通过对它的调适来应对外来因素的挑战,而儒学本身仍可永续发展并扩散开来,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文化的连续性为文化保守主义守护儒学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中国的出路是必须走向历史的深处去寻找自身存在的根据和走向未来的契机.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对其能够向现代性转化的合理因子的挖掘,而无法将现代化的希望寄托于儒家思想本身.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历史上发挥过伟大的作用.但是,当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就逐渐暴露了.反思和再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民族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是重大德的时代课题.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存在整体思维、直觉体悟、朴素的辩证思维,同时分析了传统思维方式没有创造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严密体系,也没有出现西方16-17世纪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更没有伽利略所开创的
从存在论角度考察孔子的思想,可以发现:天道人伦被赋予思想的当然性根据;认同并恪守天生性命所赐予的身之名分,是生存必须承担的存在性责任;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自省是实现存在性任务的基本方法.这些思想都源于孔子对"存在"的把握——存在的本质是"如在"而不是"实在"."如在"论不仅是与科学式实在论的根本性差别,也是现代形而上学"实践主义"的根源.
逻辑学的实践(应用)研究是急需开拓的领域,结合决策实践,探讨了决策的一般逻辑规范性要求和特定逻辑规范性要求.运用案例分析法,特别注意揭示"思维误区",管理者或领导者,要提高管理水平、执政能力,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健全逻辑意识,提高逻辑思维水平,遵守逻辑规范性要求。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民歌也不例外.在这一方面,天津民歌与其他民歌相比,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它自己独存的一面.通过对天津历史、人文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研究和剖析,揭示了天津民歌的的文化色彩.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混乱的现状严重影响电视剧创作的再发展,本文从电视剧理论研究的基本认识问题入手,分析电视剧基础理论研究,批评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两者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学理到对策的相关建议,希望能提高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这一学科体系的建设水平,使其尽快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同步并有所领先.
作为当代中国电视剧编剧的杰出代表,王海鸰以其独特的创作观念与成就,成为考察当代中国电视剧、特别是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个案.其作品的结构艺术尤其引人注意.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巧妙处理,使王海鸰家庭伦理剧往往在相对狭窄的取材范围中,独辟蹊径,于平淡中见奇崛,使作品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近些年来,成长起来的"80后"们开始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在文坛上迅速地刮起了"80后"成长小说写作狂潮.由于文化土壤、地域、社会环境和价值体系的不同,美国作家科蒂斯·希登费尔德和中国作家韩寒的两部"80后"作品中,在成长的主题、叙事语法和成长的模式上曾现出不同的格局和趋势.
艺术类科普读物的写作与发行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普及面广,故而对提高广大市民的艺术、文化和科学素养有直接意义.在信息传播艺术与技术飞速进步导致读者阅读习惯与心理预期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中,艺术类科普读物必须在坚持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使命感的同时,广泛吸取国内外新媒介、新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法,才能大幅度提高可读性,更好地完成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