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在骨骼肌修复的作用

来源 :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sm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骨骼肌修复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骨骼肌损伤和修复的机制,同时对于治疗肌肉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等电子数据检索系统,查阅中性粒细胞和肌肉损伤修复方面的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对肌损伤处组织碎片的移除而影响肌肉的再生过程.(2)对于移除粒细胞的小鼠进行蛇毒注射后,结果显示小鼠的肌肉再生有缺陷.(3)中性粒细胞通过移除坏死的组织和卫星细胞的激活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再生.(4)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和诱导的"二次损伤"对于肌肉的再生是一个重要的再生信号.结论:目前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组织碎片和清除异物,并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再生,但是中性粒细胞促进肌肉再生机制还不清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进行探讨和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能耗水平的大学生的体质差异,分析大学生日常能量消耗水平与体质状况的关系,为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出合理建议。方法:从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抽取大学生30人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根据2004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大学生的要求,记录的内容包括:姓名、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体重指数、台阶试验、50米跑共计6个项目,之后进行评分分级。实验对象佩戴GT3
目的:本课题将运动训练学理论应用到2型糖尿病运动干预方案的制定中,选择简单有效易行的运动项目,运用训练学原理制定出符合患者自身身体情况的个性化运动治疗方案.方法:以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运动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采用递增负荷试验法制定运动强度,起始功率男子30瓦(W),女子25W,每3分钟增加一级负荷,男子和女子递增负荷分别为30W和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运动以及左旋肉碱补充对肥胖小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试图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肥胖人群通过运动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饲喂高脂日粮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运动组、饲喂左旋肉碱组及运动结合左旋肉碱组.训练方式采用游
女子水上难美技能类项群运动包括跳水、花样游泳等项目,长期大运动量训练、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开始系统的专业训练,经期坚持正常水上训练,以膳食手段为主的体重控制,均导致女子水上难美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月经失调的情况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长期训练的运动员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及子宫血流量过多,出现下腹胀痛、腰背酸痛等症状.由于该时期神经系统不稳定,常有头痛、头晕、失眠、易激动、无力疲劳、不愿训练等情况.运动员初训时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40-49岁白领膳食结构的调查和测得血压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和高血压的分布情况,筛选出影响血压的主要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方法:抽取广州市两所高校和五所医院40-49岁老师、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等(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除外)1335人,其中男性546人,女性789人.采用问卷调查获取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方式等资料,发放问卷时现场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各
目的:冬训期间,在新制定的系统化力量训练计划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对广州市举重队训科医12名重点运动员进行实际干预.将冬训前中后大肌肉力量成绩,包括高抓、高翻、前蹲、后蹲、窄硬拉、宽硬拉、抓举、挺举成绩及运动员、教练员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指标,对整个训练方案的合理性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为专项力量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实践资料.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
目的:本文探讨了运动对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氯喹引起的肌肉毒性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共分四组:对照组(无运动训练,不给药),氯喹组(无运动训练,仅氯喹给药),运动组(接受运动训练,不给药),运动氯喹组(接受运动训练并氯喹给药).小鼠转轮运动模型:6m/min,15min/time,3times/day(8:00,14:00和20:00),5days/week,共8周.氯喹给药方式:每日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训练(LME)对老龄雌性大鼠腓肠肌蛋白组及去乙酰化酶1(SIRT1)/去乙酰化酶3(SIRT3)轴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18月龄老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LME组各8只.LME组以8周中等强度(60%VO2max~75%VO2max)、低负荷量(15km/h,15min/day,5天/周)跑台运动,CON组自由生活.最
目的:运动性疲劳常表现骨骼肌疲劳和运动能力下降,这种疲劳常由于长期过度训练和睡眠质量的下降而引起.本研究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骨骼肌质量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相关信号蛋白Akt-FOXO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经过筛选后随机分为慢性睡眠剥夺(CSD)组、大平台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CSD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方法(18h/d,连续21d)建立大鼠慢性REM睡眠剥夺模型,
研究目的:递增负荷运动到一定阶段,骨骼肌会以糖的有氧氧化转化为无氧酵解方式为主提供能量并产生大量乳酸.这一转变的诱因机制,生物化学一直沿用酵母菌发酵生醇的"缺氧"机制解释;而运动生理学则引用氧债学说的"氧亏理论"来解释.由于机理不明,"缺氧与不缺氧"的争论仍在继续.探讨糖代谢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诱因与机制是运动生理、生化界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至今尚未定论.本文提出: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产能受各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