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经验

来源 :2003中国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芯经验进行了介绍。依靠全球优秀人才、国际领先和全面的技术能力,以及全方位代工服务,中芯国际已成长为中国大陆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厂之一。中芯将致力于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向全世界客户提供满意的芯片代工服务。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镍-纳米氧化铝复合电镀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纳米微粒的用量、分散剂、分散方法、PH、电流密度、施镀条件等因素对施镀工艺和镀层外观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法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PH=4.5,t=60℃,电流密度≈3.2A/dm.
本文针对电路板的板面氧化和划伤严重,铜面反光能力下降的状况,介绍了AOI测试机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操作技巧,重点介绍了如何消除假点的操作技巧.
本文通过对负凹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控制多层印制板的负凹蚀深度,从而保证多层印制板的孔金属化质量.
目前,随着高密度互连线路板(HDI)在BGA(Ball Grid Array),MCM(Multichip Module)和CSP(Chip Scale Package)等互连电路中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盲微孔(Blind micro-vias)加工孔数越来越多.CO激光盲孔技术凭借其高效、稳定的特点,逐渐成为盲孔制作的主流.本文围绕CO激光成孔的原理、不同材料的CO激光成孔、不同FR4组
介绍了用于户外粉末涂料的脂环族环氧树脂、带环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等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对粉末涂料用户外环氧树脂的品种开发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投入半导体产业发展也已堂堂迈入了第三个十年,但在中国半导体产业体系在全球的竞争市场当中,经历了扎根、成长、而迈向目前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受惠于市场经济的成功与入世的实践,如何真实地掌握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契机,以便更有效地直接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相信是值得我们所关心的。本文以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架构为基础,将核心能力的概念从企业层面扩展到产业层面,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之核心
近期随着几个外资背景的半导体工厂投资项目的开工,国内产生一个共识,即全球的微电子产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半导体制造封装业在向中国转移,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顺势而上,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的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腾飞。然而,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股“潮流”在最近似乎又有所减缓,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建立国家微电子制造工艺研发中心提出了几点建议。
基于无线射频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在物流、自动化等领域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RFID技术覆盖的频段从HF的13.56MHz到UHF频段900MHz,2.45GHz等等。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包括RFID的关键技术、理论基础及实现,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在复杂SoC(片上系统)设计中,设计的可复用性是一种公认的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的方法。但是单纯地强调开发和集成硬件IP模块还不够完全。人们应该继续提高IP的抽象层次——从简单的组件到完整的功能子系统,为SoC设计提供一个灵活而稳定的出发点。目前许多公司都进行基于平台的设计,希望借此来满足越来越紧迫的产品上市时间要求。然而,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一个原来的设计转移到另一个产品设计中去会带来很多问题。本文对如
为了把设计先进的器件及时按计划地推向市场,芯片的设计者和制造者面临着更复杂的器件要求和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市场的双重压力。本文讨论了一个集设计、调试和验证于一体的流程,能够为当今先进的设计所面临的技术和市场压力提供一些帮助。物理检测功能是所提出的调试和验证流程的基本部分,提供了超出现今复杂设计所用的仿真技术能力的故障隔离和主要原因分析这些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在第一次流片时利用光子探测来把故障定位到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