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权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在联系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权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权利,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文明权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文明权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生态文明时代的体现与发展.应该坚持系统的、辩证的自然观,确立我国生态文明权的宪法地位,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早日建成生态文明社会.
其他文献
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只有利用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虽然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的资金雄厚,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大企业所不具备的。首先,大企业管理结构复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要比小企业缓慢,而小企业比较灵活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对共性技术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共性技术的组织基础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背景和形势,如何组织共性技术的研发,实现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成为中国创新系统急需回答的一个问题.目前,虽然对共性技术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对共性技术的特性认识却是一致的:具有超前性、外部性、高风险性以及关联性等。根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将共性技术划分为关键共性技术、一般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的集成方法,对LED照明技术的技术机会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技术文献计量分析和技术形态矩阵来确定LED技术所有可能的方案组合,然后通过文献关键词链识别技术尚未被开发的空间,最后借用联合分析方法结合技术文献被引证的频次来计算每种技术方案的综合效用得分.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单一方法使用上的局限性,还可以对技术配置空白方案进行效用排序,从而达到对技术机
本文研究基于系统论的新兴技术未来分析方法及应用.新兴技术的本质是变革,变革带来新质并由此孕育管理新兴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新兴技术具有以下3个特征:(1)不确定性特征。(2)创造性毁灭特征。(3)“赢者通吃”特征。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或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
为了给面临高度不确定环境的新兴技术企业制定战略提供有效的工具,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新兴技术企业的主要特征.在界定情景以及情景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情景规划在战略管理应用研究中的对比分析,提出将情景规划应用于企业战略的要点和基本思路,最后重点结合新兴技术企业的特征提出如何在新兴技术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中应用情景规划法.
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而《易经》又是群经之首,今天研究易经,就是科学的运用易理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运用于现代管理。研究的命题就是科学解析易经文化,完善发展新环境文化,用大意的思维创建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生态文明。研究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就是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之光,照射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华民族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全世界唯一以国家
可持续发展实践促生了生态与财政现象的融合,但学科思想的沟通却面临鸿沟,生态学家及财政学家以不同的思想体系来类比对方学科.系统论哲学观为财政学的系统观提供了正确的哲学前提,但在财政学中由于制度的阻碍却难以进入主流思想.重新审视多元化道德体系下的生命伦理,构建一个二层次的道德体系,让允许原则成为不同道德沟通的基础,对系统论财政观中财物的拥有、国家的权威乃至公共政策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道德原则.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中共十七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提倡弘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公德.生态公德主要包括:珍惜资源,保护生态;尊重生命,爱护生态;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珍惜资源,呵护生态;广泛宣传,心系生态.人人知道生态公德,人人遵守生态公德,事事以生态为先,时时以生态为念,生态文明的大
综观全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破坏,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突出,欲妥善解决,必先认清它.对于人类世界来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即人与天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平衡性矛盾,具有内在的运行机制及其使万物和谐生成、持续发展的作用.实际上,矛盾平衡观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理论构建必须厘清四种关系:一是生态文明理论与环境伦理学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不能归结为环境伦理学,它不仅要回答生态文明建设何以应当,还要回答何以可能,怎样进行,并涉及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经济增长模式、科技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二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三个文明"的关系,与其说是并列的关系,不如说是在生态文明的框架内思考和建设"三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