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网应用于地铁隧道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20届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某地铁站使用毛细管网作为地源热泵前端换热器的岩土温度场,结果表明,毛细管网换热器能够有效利用浅层地热能.根据岩土温度分布的变化,评估了使用敷设在隧道岩土内的嵌入式毛细管网作为地源热泵前端换热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哈尔滨市某剧场冬季发生供暖和给排水专业管线及设备冻损的问题.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认为金属幕墙围护结构本身存在气密性缺陷、装修形成的夹层底部室温过低、保温不足且未完全密闭、风口与外幕墙交界连接处保温薄弱是导致敷设在1层吊顶及格构柱内的管线冻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吊顶夹层与外侧临金属幕墙空间之间围护构造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并适当增加供暖设施.
为充分利用数据机房的余热,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办公楼冬季热源采用水源热泵机组和锅炉作为双热源.在满足现有节能标准的条件下,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用水源热泵机组和锅炉串联连接的方式.
结合项目特点,分析了项目所在地生物质能应用潜力,计算了所需生物质消耗量,对原料堆场及沼气站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生物质能应用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以论证生物质能在该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对广西北海市10个应用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示范项目的调研结果,分析了该耦合系统的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北海市太阳能光热资源可利用潜力较大,示范项目全年太阳能保证率平均值约为45%;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与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节能、环境、经济效益明显,单个项目节电量均值约为40万kW·h/a,单位面积减排量为8.68kg/(m2·a).
引入(火用)分析方法及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某大容量单级离心式制冷机组复合冷凝过程建立了仿真模型.该离心式制冷机组的最大制冷能力约为1750kW,制冷工质为R22.生活热水装置安装在系统的压缩机出口后、常规冷凝器前.该系统可以在提供空调功能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研究了机组中生活热水回收装置的生活热水与制冷剂的换热机理.提出以生活热水水温从进口初始温度上升到用户要求温度所需的时间
城市能源系统是城市的生命线,对城市能源系统的评价是决策的前提条件.提出了适合城市能源系统综合评价的增量评价法以及能源增量、环境增量和经济增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以反映能源消耗量、能源品质、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增量指标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采用同一基准方案,基于同样能源负荷需求,避免了由于评价基准不一造成的方案优缺点不明显问题,可真实反映出各方案之间差距的大小和原因,具有评价指标意义明确、评价工作量
分析了分布式蓄热的特点,提出了蓄热罐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运行模式,并以一个实际换热站整个供暖季的模拟热负荷数据为基础,阐述了计算分布式蓄热罐最大容量的方法.以计算所得的供暖期蓄热罐最大蓄热容量为基准,分析了不同蓄热罐容量下,换热站购热费用、调峰锅炉所承担的尖峰负荷和CO2排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换热站处设置分布式蓄热罐,能减少调峰锅炉供给换热站的热量、换热站的购热费用和CO2排放量,但随着蓄热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针对冬季余热利用和夏季集中热制冷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并对整体系统和热网子站的集成问题展开以下研究:构建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同时满足冬季余热供热和夏季集中热制冷需求;提出吸收式大温差换热/制冷机组和压缩式大温差换热/制冷机组相结合的新型热网子站系统,并阐述两类机组的配置原则.以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为例,探究新系
建立了基于效率单元法的热电制冷系统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散热方式、制冷功耗下系统的散热性能,同时建立了该模型下的热电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预测和评价了热电制冷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热源表面温度及散热效率受散热方式和制冷功耗影响,制冷功耗的影响较大.
区域能源是反映能源运行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不仅要反映集中供冷热电能力,还要能够依据服务对象差异化体现集中供冷热电服务水平、配套智能微(电)网、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多能系统集成与耦合、能源梯级供应与利用、市场接受度、经济指标考量、后续推广能力等重要参数.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是国家能源局2017年首批批准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之一,从项目开发、投资、建设、运行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