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废弃地不同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性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矸石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一些重金属常常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导致生态系统退化.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了风化土壤和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应用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析了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染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和多样性降低.铁杆蒿、猪毛蒿、狗娃花对Cd和Ni元素的耐受性强,铁杆蒿和猪毛蒿对Mn和Cu元素的耐受性强,铁杆蒿、小飞蓬、猪毛蒿、狗牙根对Zn元素的耐受性强,小飞蓬对Cr元素的耐受性强.根据综合转移和富集系数分析得出,猪毛蒿、铁杆蒿、小飞蓬和狗娃花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耐受性强,可作为煤矸石堆积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优势植物.
其他文献
采用室内模拟施用钾肥和恒温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钾肥影响下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铅离子的吸附量和解吸量.结果表明,①钾肥种类影响铅离子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均不显著.碳酸钾对铅离子土壤吸附量影响最小为4.9648mg/g,硫酸钾对铅离子土壤解吸量影响最小为0.2051mg/g;②4.0×10-5 mol/L的硝酸钾影响铅离子土壤吸附量最小为6.7392mg/g,硝酸钾显著影响铅离子土壤吸附量.钾肥浓度影响Ph
随着农村地区的土地整理和工业用地的整合,一些零散分布的污染企业需要逐渐搬迁进工业园区内,搬迁带来很多遗留问题,其中土壤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持久且难以处理.针对某电镀厂在搬迁过程中的土壤遗留问题,对原址土壤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其现状污染特点,探讨相对可行的修复措施,为该电镀厂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思路.
随着中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t/a,但可供填埋的场地越来越少,污泥堆肥后土地利用是城镇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城镇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化学形态有关.城镇污泥中重金属特征受污水来源影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城镇污泥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差异性强.一般来说,好氧堆肥有利于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探索有效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技术,仍是城镇污泥土地利用的关键问
针对近年来铅冶炼行业发生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特点,总结了事件高发频发的主要原因,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铅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提出了调整铅冶炼行业产业结构和严格落实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等对策与建议.
为降低该场地再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科研机构对该污染场地开展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制定工作.根据场地前期调查结果,并结合污染场地规划用地方式和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地下水体、地表水体等)以及污染物对敏感受体的暴露途径,初步构建起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受体的暴露模型,同时运用国际通用的风险评估软件,并结合中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
以贵阳市花溪区8个乡镇社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pH和几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久安区水稻土pH为5.42外,其他地区水稻土pH在6.72~7.03之间,普遍呈中性.全区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分布差异较大,其含量和分布特征主要与工业和城镇布局、矿山分布及开采情况、长期农业措施带来的污染有关,全区水稻土中重金属总体呈现西部和西北部含量较高,南部含量较低的分布特征,其中
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已经成为限制污泥综合利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以焦作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单元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提取法对污泥中重金属Cd、Cr、Ph、Cu的总量和赋存形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单元污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总量差异较大,各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Cr>Ph>Cu>Cd,且二沉池中重金属总量最高,沉砂池中重金属总量最低.二沉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和压滤污泥样品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比例
识别重金属污染场地污染物的来源是进行场地环境管理前提.本研究以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为调查区域,以表层土壤Cd为研究对象,引入稳健变异函数模型,筛选合适的模型,对表层土壤Cd空间异常值进行识别并预测土壤Cd的空间分布,根据异常值的空间位置、Cd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来指示污染源.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表层Cd含量空间变异大,存在空间异常值;稳健变异函数Cressie-Hawkins更适
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为研究对象.利用SVC HR-102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研究了灰化苔草在可见光区(380~750 nm)和红外光区(750~1250nm)对重金属锌胁迫的光谱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添加Zn浓度的升高,灰化苔草叶片和土壤有效态Zn含量逐渐增大;根据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800mg/kg)红边
本文从地表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置实际需求的角度,以铜离子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杏壳活性炭、001*7树脂等10种颗粒状吸附材料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偕胺肟化后的聚丙烯腈纤维等8种纤维状吸附材料在中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以及设计研究了相应装置,并结合污染团在地表水中迁移扩散的不同阶段,分析了这些吸附材料和装置的现场适用性.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滤袋中颗粒状吸附材料的填充度和控制其拖拽方式及速率,可有效提高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