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镜报》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转型探索--写在《镜报》创刊40周年之际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报》月刊是徐四民先生、海外侨胞及港澳知名人士于1977年8月创办、以政论为主的高质素综合性月刊,今年正好40周年.在40载长河中,《镜报》针贬时弊,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在祖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等重要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镜报》己立足香港40年,与时俱进,在当前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背景下,《镜报》拓宽业务范围,通过主力、活动、研讨会、座谈会等各种方式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镜报》影响力,更发挥《镜报》发行全球的优势,搭建平台,担当超级媒体联络人。
其他文献
佛教源于印度,但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本土化之后,已然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因素,有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文化繁荣.历
发挥佛教寺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从如下方面做起:佛教寺院的恢复与重建,应注重寺院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注重植树造林,寺院生产生活注意保护寺院内外的生态环境;
朱舜水在日本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宰相德川光国聘朱舜水为宾师,执弟子礼.对朱舜水爱戴备至,礼遇有加.笔者试图考论朱舜水在日本的礼遇表达及其礼遇缘由.
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军阀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大革命时期党报宣传总体政治目标,但"反帝"实际处于更重要位置.这与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在大革命初期的政治宣传指示和实践有
人间佛教发端于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太虚大师面对清末以来佛教界的种种弊病,提出“佛教革命”的口号,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撰文宣扬佛教复兴运动,规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和文化,这其中以佛、道、儒文化最为经典.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
中国近代新闻通讯业发端于晚清时期.最早开展新闻通讯业务的是英国路透社,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而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通讯社,则于1904年诞生在广州.民国成立前中
本文以从共产党诞生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民国语境为背景,研究了从诞生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前近三十年间共产党新闻话语体系的演变.认为"民国语境"下共产党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启航,越过非洲好望角,途经印度洋果阿、马六甲海峡,抵达南中国海一隅的澳门.此前,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两者前后呼应,交相辉映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边疆省区周边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这些省区的周边传播活动在许多重要议题上都没能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这与当前边疆省区周边传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