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

来源 :广西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暨水文水资源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98655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档案工作是维护水利工作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对于各级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科学的管理意识,没有将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水利系统各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严重影响到水利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新形势下,规范水利档案管理已迫在眉睫,通过规范水利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
其他文献
以平南水位站为例,阐述采用相关图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构建预报方案,如何开展没有实测流量资料的水位站的洪水预报进行探讨.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及其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学科的发展,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具有与IT技术和决策理论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本文在阐述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完整性管理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分析了基础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高精度检测技术等对于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对水库型供水水源地受到污染原因和调查发现五种类型污染现状,针对五种类型污染因地制宜提出对水库型供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
通过对九洲江广西流域各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对其下游广西广东交接断面多年来的水质污染进行趋势分析,表明九洲江水体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功能区达标率低.并指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治理水功能区的对策,为确保九洲江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柳州市的中小河流点多面广、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许多中小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没有设防,近年来,受异常天气系统、中小河流不合理开发等因素影响,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频发,成灾严重.虽然目前柳州市完成新建多个中小河流水文水位站并投入使用,但由于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尚未健全,中小河流水文预警预报工作极为被动.为此,笔者以富乐水文站为例,利用瞬时单位线法、相关图法、线性回归方程法构建
围绕新常态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评价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指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借鉴欧美水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及已开展的桂江健康评估项目相关成果,对基于生物参数和生境参数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16个水生态评价参数,同时把评价参数划分为6级并规定其分级范围,初步建立了包含水生生物、水文情形、水质状况及河流形态结构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塘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从而选出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生物塘系统分三阶段在三组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分析在水力停留时间下生物塘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生物塘系统的有效水力停留时间大致维持在4~12d,其中好氧生物塘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6d.出于对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的考虑,停留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因此,水力停留时间分别取10d、7d和4d
"水十条"明确提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为核心,以水环境补偿机制为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区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并开展水环境补偿试点,但2014年广西省控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较低,为此,提出健全广西饮用水源区水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并创造性地提出基于水环境容量为平台的饮用水源区水环境补偿方法,同时以广西南流江流域的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面硬化面积快速扩展,引起降雨期间道路表面快速形成径流,当遭受暴雨时极易引起部分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给南宁市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暴雨内涝灾害预报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开展南宁市暴雨内涝预报模型构建研制工作刻不容缓.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已经成为我区近年来洪灾损失的重点,我区绝大部分中小流水文监测站点绝大部分是最近两年实施的广西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才兴建的,其共同特点是历史洪水资料匮乏,对中小流洪水预测预警分析研究甚微,造成对中小流河洪涝预测预警信息支撑服务欠缺,是水文服务的短板、软肋.本文通过对镇龙江"2006.8"暴雨洪水分析,并以"2006.8"镇龙江云表镇河段洪水预测预警分析为例,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