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线材无头轧制系统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河北科技厅的资助下,展开了对棒线材无头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系统虚拟样机,完成了许多基础性实验.结合Solidworks、Adams和Matlab等工程软件,在虚拟环境下对闪光焊机的移动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单神经元复合PID控制算法在保证焊机与轧制坯同步运行中的有效性以及人工免疫反馈机制对增强焊机抗干扰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
其他文献
基于“晶体游离”、“枝晶熔断”和“结晶雨”三种等轴晶形成理论,提出了振动激发金属液形核设想。其技术特征是:当一种带有冷却结构且进行高频振动的晶核发射器棒体插入金属液内时,在棒体表面将迅速形成大量的细小晶粒,这些晶粒在振动的作用下可被连续不断地弹射至金属液中,成为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等轴晶的形核核心,从而提高铸坯组织的均匀性。分别以30%氯化铵水溶液、锌和不锈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拟实验,初步探
以重轨钢为研究对象,建立可以定量描述稀土在重轨钢中行为特性的热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精确度。利用该热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镧加入量对重轨钢液及其凝固过程中镧的赋存状态以及夹杂物组成的影响作用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在高温钢液中,随着镧加入量的增加,La2O2S夹杂的析出量增大,LaAlO3夹杂的析出量减小,且均不随温度而变化;镧加入量的增加和温度的下降均有利于LaS 夹杂的析出。(2)在
采用热力学方法对镁处理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变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钢中溶解铝含量低于0.05%范围内,只要有微量镁的存在,就有可能生成单独的MgO·Al2O3。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对轴承钢进行了喂镁铝线处理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镁处理钢液起到了夹杂物尺寸细化效果,夹杂物中出现了较多的含有MgO·Al2O3 尖晶石为核心的单相或多相复合夹杂物,多相复合夹杂物尺寸较小(半径低于5μm),内层为典型的M
非金属矿物/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MPSAC)近年来由于其优异的吸水保水性能在节水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植物细胞吸水机理和吸水材料吸水机理对比为基础,以MPSAC中坡缕石粘土/聚丙烯酸(钠)吸水保水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借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的概念,采用水凝胶液体交换法测定吸水材料-MPSAC制备条件中不同中和度对水势变化趋势的影响,并且比较了矿物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吸水材
用高频真空悬浮炉在氩气保护下制备了Gd5(Si1-xGex)4(x=0,0.2,0.3)系列样品,用直接测量方法测定了在永磁体提供的低磁场(H=1.3T)条件下样品的磁热效应曲线(△Tab-T)。结果表明,用元素Ge分别替代Gd5Si4合金中的Si原子,不能增强合金的磁热效应,但可在333~300K范围改变材料的居里温度,且磁热效应峰值范围变宽.
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携式空气控温箱.此控温箱在理论上利用矩阵正交化,对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解耦;在结构上,其内腔铝壳表面均匀绕有加热丝,内腔与控温箱外壳之间填充可发性聚苯乙烯作为绝热层,内腔尺寸达到300 mm×250 mm×300mm,可放入一只SR102型电阻或两只Tinsley 5685型电阻.控温箱的总重量约为25千克,仍然是可以携带的.这种空气控温箱最突出的特性是内腔温度不均匀性被
本文针对液位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的复合控制方法,控制器由前馈控制器、比例微分控制器(PD)和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器(CMAC)构成,该方法在传统的PD+前馈控制方法上加入了CMAC神经网络算法的快速学习,精确逼近的优点,既保证了快速实时跟踪,又进一步提高了跟踪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用CMAC控制方法后系统的跟踪精度比传统PID控制方法提高近一个数量级,
考虑到影响数控伺服进给系统各因素具有时变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自调整规则因子的数控伺服进给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析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响应快、超调小、鲁棒性强和自寻优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数控伺服进给控制器实时动态性能.
为了保证激光焊接的质量,对焊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BP网的监测系统,由于其收敛速度缓慢,无法实现系统参数的在线调节,影响了监测效果.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利用该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进行修正,可大大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实现监测系统参数的在线调节,从而提高对焊缝质量判定的准确性.
双电源供电系统的自动切换是一个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控制系统.针对不间断供电的需求,运用采样、比较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种以P89c591微控制器为主控芯片的双电源供电自动切换系统的智能优化解决方案.软件设计利用优先级调度算法,构建了"小型智能自动切换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系统允许用户按配电网和负载情况进行不同设定,根据不同的故障情况完成主、备电源间转换,实现对电源状况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