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人工摩擦接种法,对39个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对花叶病毒病两个流行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表现较好,但还有待于提高.在21个春大豆品种中,对SC3株系表现中抗及以上的有14个,占66.67%,对SC7株系表现中抗及以上的有10个,占47.62%;18个夏大豆品种中,对SC3株系表现中抗及以上的有10个,占55.56%,对SC7株系中抗及以上的有7个,占38.89%.其中,南610-1、贡夏8173-12等的抗性突出,达到抗花叶病毒病SC3株系.
其他文献
开展了中国北方冀东稻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模式的试验,分析了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产量和利润情况,试验表明:该区域开展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模式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推广价值.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土壤水分积蓄和运移是农田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脆弱的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农业区的种植结构调整乃至区域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2014年和2015年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数据,探索了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旱作农业区不同垄膜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积蓄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沙壤土和黏壤土,随着模拟降雨量的增加,0~50cm埋深内的土壤贮水量及其增量随之增加,垄作全覆膜(LQ)>
为了明确微灌苹果园的适宜灌水量,在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红富士苹果园进行了不同灌水量试验,采用小管出流灌溉方式,研究了每次单株灌水量(0、20L、40L、60L、80L、100L)对果园土壤含水量和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次单株灌水量40L能够影响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而大于80L则对40cm土层而言会由于水分过量产生下渗或侧渗,小于20L则对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苹果叶面积
本文针对黑龙港地区长期超负荷耕作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供求不平衡的现状,基于在该区域休耕试点县盐山234户休耕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自然资源禀赋、农户对休耕认识程度、补偿金额5方面实证分析了农户休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CVM条件价值法,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结果表明,农户休耕意愿与年龄、生产规模、土地耕种方式、补偿金额满意度成反比;与
以莜麦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施肥对莜麦菜产量、硝酸盐及镉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从源头阻控镉污染风险,指导叶菜类蔬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按照1:1的比例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莜麦菜的产量;单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植株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合理施肥可以降低植株体内的镉含量.在莜麦菜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以实现增产,降低植株中硝酸盐和
筛选高产耐低氮基因型是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选用20个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低氮和高氮两个氮水平,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和主成法评价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低氮特性.结果表明:(1)相对保绿度、相对ASI、相对SPAD值和相对单穗粒重等可作为玉米耐低氮能力的主要筛选评价指标.(2)根据籽粒产量和耐低氮综合指数散点分析图结果,筛选出8个耐低氮基因
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生态的日益重视,生态友好成为农药创制的必然趋势,而高效性、选择性以及规避抗药性(或反抗性)是农药实现生态友好的前提.采用源于医药研究的基于靶标结构的分子设计(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SBDD)技术进行农药创制已成为当前的主流研究模式.在医药研发中,这种基于靶标结构的分子设计方法往往只偏重于考虑活性小分子与单一种属作用靶标的相互作用(解决高效性).而
昆虫性成熟时释放的性信息素在田间气流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吸引同种异性成虫的嗅觉行为反应,以完成交配,这一行为调控作用可以通过合成信息素的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等方法用于害虫的测报和防治.该技术的关键在合成信息素化合物的配比、在田间的缓释控制和稳定,以及配套和田间应用技术.在群集诱杀方面,不同昆虫的飞行和着陆行为的差异,需要设计不同结构的诱捕器.寄主植物和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影响昆虫释放性信息素化合
为明确稻水象甲田间种群消长规律,选取贵州省3个代表地区,分别进行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与新一代成虫以7月中旬为分界.两段育秧稻田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下旬,新一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幼虫始见期在6月上旬,高峰期各地有所差异,在6月中旬、下旬或7月下旬,终见期在8月上旬;蛹的始见期均出现在6月下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或7月中旬.旱育秧稻田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并高峰期均在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