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基耐热合金长期时效时组织演变行为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0℃超超临界技术作为当今最先进的燃煤火力发电技术,其发电效率预计可以到50%左右,可有效节约燃煤资源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但由于其较高的蒸汽温度和压强,对机组材料的蠕变、疲劳、高温氧化与腐蚀等性能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传统的奥氏体和铁素体耐热钢难以满足上述要求,镍基耐热合金因其优异高温性能成为各国发展700℃超超临界机组用材料的研究重点.Haynes 282是一种新近开发的Ni-Cr-Co-Mo系时效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它为美国发展超超临界电站的主要备选材料.目前对于该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蠕变疲劳性能、抗氧化性和焊接性等方面,但对于其长期服役中组织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研究750℃下长期时效过程中材料组织演变行为来揭示该合金在服役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
其他文献
2003年,Speer等基于碳从过饱和马氏体向奥氏体扩散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热处理工艺,从而得到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新型先进高强度钢。对于钢来说,在服役过程中的延迟断裂主要是由氢致开裂引起的,而Q&P钢的强度等级高达1200MPa以上,氢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会议
液态二元Fe41.5Sn58.5合金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实现了深过冷快速凝固.在325K宽广的难混溶间隙中发生了明显的液相分离现象,形成了富Fe相颗粒状组织弥散分布于富Sn相基底上的结构特征.在平衡相图中显示只有FeSn和FeSn2二相生成,但是自由落体条件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大的过冷度,使得二元Fe41.5Sn58.5合金形成了四个新的亚稳相:αFe,Fe3Sn,(Sn)1和(Sn)2相,颗粒状Fe
由于海洋环境比陆地复杂的多,除了强度、焊接性能、腐蚀性能等要求外,对低温韧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120mm特厚低C钢,采用不同温度调质处理,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尺寸及低温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880℃~930℃时,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缓慢,晶粒细小均匀,但也有混晶现象,平均晶粒尺寸约30μm; 980℃时晶粒迅速长大,晶粒尺寸趋于均匀;1100℃~1
会议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工艺可以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出过饱和渗氮层,氮含量高达10-35at.%.该渗氮层能够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点蚀性能.通过XRD和TEM研究,前人认为该渗氮层为fcc单相结构,称为γN相[1,2].XRD表征和拟合结果表明,γN相中存在大量的堆垛层错,层错概率为0.17-0.25.相当于每4-6层{111}晶面就会出现一个层错[3].然而,TEM观察结
会议
本文使用一种含4wt.%Re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100℃不同应力条件下进行蠕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蠕变变形开始的5-10h内,γ′迅速由立方状向筏型化转变,筏型方向与应力轴垂直,γ-γ界面前沿位错网已经完全形成.在高应力(174MPa)条件下,γ′筏型化转变更快,形成的位错网更加致密,有效错配度的绝对值更高;在低应力(120MPa)条件下,γ′筏型组织间隙更小,组织更加稳定,合金表现出较长的蠕
会议
为了探索合金元素Ni对贝氏体相变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的焊接接头进行了贝氏体相变的原位动态观察研究.实验工艺图如图1所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贝氏体形核主要有以下特征:(1)晶界单点形核——如图2(a)中1处所示,在晶界上诱发形核,并向晶内长大,按181.8μm/s的平均速度长大,在长大过程中,遇到夹杂或者缺陷时,停止生长;(2)晶界多点形核——在奥氏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和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研究了一种高强度低合金(HSLA)钢在675℃临界回火时富Cu析出、合金碳化物和逆转变奥氏体三种第二相的竞争性析出和共析出现象。结果表明:奥氏体稳定元素Ni和Cu可在逆转变奥氏体中富集并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可参与富Cu相的析出,但临界回火时更倾向于扩散至逆转变奥氏体中,形成无富Cu析出的逆转变奥氏体区。同时,C偏聚
由于工业用钢的大量发展以及固态相变研究的科学必要性,钢的马氏体相变已经研究了一百多年。为了控制马氏体相变组织和提高马氏体钢的机械性能,通常会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如碳、镍、铬、锰等。大量的实验研究也表明马氏体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行为与这些合金元素密切相关。其中,碳作为最重要和有效的钢中合金元素,可以显著影响碳钢的马氏体转变中的体积分数、马氏体的形态和力学性能。尽管合金钢中马氏体存在着多种形态,例如板条状,
马氏体相变是钢铁材料强韧化的主要物理基础,碳钢中的马氏体及马氏体相变研究一直钢铁领域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碳钢中马氏体相变的复杂性,其相变机理一直是困扰着固态相变研究者的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碳钢中马氏体相变的物理机制对丰富马氏体相变学术研究和促进先进钢铁材料设计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
本文以含0.012Ti大型石油储罐用钢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观察手段,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奥氏体晶粒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950℃~1150℃范围内加热,晶粒尺寸基本随加热温度成线性增大趋势;高于1150℃加热,晶粒有明显加速增长趋势;另外在在950~1200℃加热温度以内晶粒尺寸变化范围为17~51um,没有发现异常长大现象,有利于热加工成品组织性能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