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实验中的一些问题探讨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qv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拉曼光谱应用于流体包裹体研究已有四十余年,因其非破坏性、原位性、快速性等特点,一直是流体包裹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其发展趋势也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半定量研究.荧光现象是进行流体包裹体,尤其是有机质烃类包裹体研究中最常见并且难以避免的问题。消除荧光影响,首先选用真共焦拉曼光谱仪,理想情况下其取样直径最小可达1μm,排除基质成分干扰,更换激光源,或运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降低表面荧光信号,提高信噪比。
其他文献
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是制约复杂山地地震勘探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宽线、束线三维与高密度三维等勘探技术近些年在复杂山地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新进展.本文论述了高密度束线三维观测技术在火成岩地区的应用与效果,并通过实际资料处理分析,对比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实际资料的影响效果,最终获得了该区较优的束线三维观测系统参数,为指导今后DYS火成岩地区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曲线网格技术,本文发展了一种可以处理非规则自由表面SH波传播伪谱法新算法.新算法引入曲线网格技术,对含不规则地表的模型进行划分,然后将物理坐标中的SH波方程转化到曲线坐标系下,推导了曲线坐标系下的SH波控制方程,自由面表面数值边界条件.最后在变换的曲线坐标系中利用Fourier-Chebyshev伪谱法对SH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SH波的传播过程.Lamb问题数值解和理论解
通过分析大兴安岭东缘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的深部电性结构,发现在突泉盆地下部存在三个明显的低阻层(L1、L2、L3),三者呈“八”字型分布,结合地质认识和重力资料推测L1、L2是古俯冲带,L3是嫩江-八里罕隐伏断裂.结合地球动力学环境等进一步分析认为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发生拼贴时,前者向后者俯冲,L1、L2可能是该时期形成的古俯冲带,碰撞拼合带位于突泉盆地西边界;由L3确定的嫩江-八里罕断裂的大地构造位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表条件非常复杂,沟塬纵横,近地表的速度及厚度难以准确地反演,常规的网格层析反演很难解决这种复杂黄土塬区的静校正问题,特别是无法满足低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含油性预测的要求.本文从黄土塬区静校正方法进行分析,针对H***工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充分利用微测井成果,采用三维微测井约束网格层析静校正处理技术解决了研究区的基础静校正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与无约束的三维网格层析静校正相比,微
近地表地层对于地震波具有较强的吸收衰减作用,从而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了消除近地表造成的吸收衰减,需要求取近地表Q值.本文介绍了一个近地表Q值模型建立的案例,基于双井微测井数据,利用谱比法求取纵向上具有较高精度的Q值,通过拟合得到了纵波速度与Q值之间的关系式,结合精细的表层速度结构调查成果,获得了近地表的Q值模型.
盐下生物礁识别一直是勘探及地震成像的难点,上覆强烈变形盐膏岩更加剧了生物礁识别的难度.本文针对阿姆河盆地台地边缘斜坡带分布的礁滩体,建立盐膏岩与碳酸盐岩叠置的地质模型,以礁滩体形成的古地貌背景为基础、以礁滩体厚度异常和地震反射特征为核心、以上覆盐膏岩变形的“下盐眼球”特征为线索,充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了包括古地貌恢复、正演模型辅助解释、地震多属性、波阻抗反演、盐膏岩与礁体厚度镜像反射特征
在地震波的正演、反演及偏移成像研究中,考虑地表起伏状况和介质各向异性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在沙漠、山前带等地表条件复杂的区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最短路径射线追踪与层析反演算法推广到起伏地表下的VTI介质的旅行时计算与参数反演中来;在不增加离散网格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二级节点提高射线的角度覆盖、减少计算量;反演过程中,归一化矩阵的加入使得多参数的数量级得到统一.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表
山前带处于造山运动前缘地区,其高程变化剧烈且近地表条件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信噪比低、地下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高难地区.叠前深度偏移建模依赖于数据的信噪比,且小尺度速度异常需要采用高频静校正描述.在解决好静校正和信噪比基础上,选取平滑地表作为偏移基准面,精细刻画近地表速度,并采用各项异性速度建模,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对地下构造准确成像.
本文根据广义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回顾了其原理和理论推导过程,通过理论模型检验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工区实际数据中,有效的压制了火成岩潜山内部层间多次波,提高其成像质量,为后续解释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震数据保证.
通过对樟铜钨矿床中矿物学、岩相学研究,将铜-钨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次:氧化物成矿期,硫化物成矿期以及四个成矿阶:氧化物(黄玉—磁铁矿-白钨矿-黑钨矿)成矿阶段、石英—早硫化物(铜矿物)成矿阶段、含银—铋-晚硫化物阶段以及碳酸盐化褐铁矿阶段。樟铜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以高温、较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流体较复杂。成矿流体均一温度(Th)范围介于105—450℃之间,主要集中在140—230℃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