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寒杂交公羔羊20~35kg体重阶段体内钙、磷、镁、钠、钾分布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20~35kg杜寒杂交公羔羊在自由采食条件下不同体重阶段骨骼、肌肉、羊皮、内脏(包括血液)中钙、磷、钠、钾、镁含量变化规律.选取杜寒杂交一代公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起始屠宰组(Ⅰ组,20kg体重时屠宰)、中期屠宰组(M组,28kg体重时屠宰)、末期屠宰组(F组,35kg体重时屠宰),各组自由采食同种颗粒饲料(可满足生长期各营养素需要)进行为期76天(预试期10天,正试期66天)的羔羊生长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随屠宰活重(SBW)的增加羔羊胴体重、肌肉重、羊皮重、内脏重均线性增加(P<0.01),仅有Ⅰ组骨骼重量为3 808.19g,显著低于M组(5 237.24g)和F组(5 474.69g) (P<0.05),而M组和F组间骨骼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各屠宰组中,F组骨骼中钙、磷、镁含量(鲜重)分别为5.69%、2.52%和0.15%,均显著高于Ⅰ组(5.24%、2.32%、0.13%)和M组(4.51%、2.17%、0.12%)(P<0.05),而Ⅰ组骨骼钙含量也显著高于M组(P<0.05),在骨骼中钠含量上,Ⅰ组显著高于M组(P<0.05)而与F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中,Ⅰ组磷、钠、钾、镁含量(鲜重)为0.194%、0.075%、0.343%和0.021%,均显著高于F组的0.176%、0.064%、0.323%和0.017% (P <0.05),而各组间钙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羊皮中,M组钠和钾含量(鲜重)分别为0.20%和0.48%,均高于Ⅰ组的0.18%和0.32% (P <0.05),与F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各试验组间钙、磷、镁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内脏中,Ⅰ组钾含量为0.191%,显著低于M组的0.213%和F组的0.208% (P<0.05),Ⅰ组镁含量为0.008%,显著低于M组含量0.010% (P <0.05)而与F组含量0.009%差异不显著(P>0.05),且钙、磷、钠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羔羊生长发育是各组织协同生长的结果,28kg体重之前是羔羊骨骼生长较快时期.在20 ~35kg不同体重阶段,羔羊体内矿物质含量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随体重增加骨骼中钙、磷、镁含量增加而肌肉中磷、钠、钾、镁含量降低.
其他文献
本论文试验以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初始体重(145.08 ±0.56)g]为研究对象,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环境中,进行以日粮蛋白质含量为唯一变量的单因素随机动物实验,即4种蛋白水平处理(41%、46%、50%、55%;以Ⅰ、Ⅱ、Ⅲ、Ⅳ表示),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试验期74天,通过生长、消化酶、水质、免疫指标和溶菌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探寻蛋白
不同来源的淀粉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来源淀粉的消化酶解产物不同。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淀粉体外酶解产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模拟肠道环境,采用胰淀粉酶及葡萄糖苷酶体外酶解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及豌豆淀粉,然后将所得淀粉酶解产物进行细胞培养试验。试验以IPEC-J2细胞系为研究模型,考察不同淀粉酶解产物对肠道发育基因GLP-2、EGF
哺乳动物机体内铁稳态的维持对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幼龄快速生长阶段.铁的缺乏与过量造成的应激对幼龄动物产生长期的副作用.研究表明,Hepcidin和FPN1是动物机体调节铁平衡系统的关键因子.本试验用SD大鼠缺铁模型,研究了二肽螯合铁对缺铁大鼠的生长性能、铁代谢指标和对机体铁调控的影响.选用体重55-60gSD品系大鼠30只,适应3天后,开始饲喂纯合低铁基础饲粮(AIN-93G,铁44mg/k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其农作物为饲料工业与养殖业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营养的累积已经不单纯依赖于天然的土壤条件,进行饲料的微量元素含量规律的分析,将会对饲料生产、养殖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根据黑龙江农垦局分布地理位置分为两大区(西部垦区与东部垦区),以9个农垦分管局区内各设5个采样点,分别对玉米、大豆、高粱、麦麸、豆皮、米糠、羊草、玉米秸、苜蓿、稻草、麦秸、青贮等饲料,
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本文首次提出了矿物元素理想模式这一概念.所谓矿物元素理想模式是指日粮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在组成(包括元素的机构形式)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矿物质微量元素的质和量保持一致,动物对该种日粮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应为100%.矿物元素理想模式研究包括动物和日粮两个方面;文章分析了动物矿物元素理想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指出了确定矿物元素理想模式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吡格列酮(TZD)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分两个试验进行,试验1:选用了80头平均体重54.34kg的大×长二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饲喂普通日粮和添加有15mg/kg TZD的普通日粮,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2:选用了80头平均体重71.46kg的大×长二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试验设计和试验1相同,但试验2还进一步对猪的胴体性能进行了评
商品维生素E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畜牧业生产中常使用合成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E使用量较少.目前,人们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更易于接受天然抗氧化剂,为研究天然维生素E(VE)添加水平及屠宰前添加时间对肉仔鸡腿肉品质及4℃冷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将315只21天健康Cobb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分为1个对照组(基础日粮VE为30mg/kg)和6个试验组,试验
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微量元素来源和水平、抗氧化剂及其互作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机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添加微量元素和抗氧化剂是否具有额外加合效应.试验采用2×3×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微量元素来源分为有机(Mintrex)与无机(硫酸盐)两种;微量元素添加水平分为0、低和中3个水平(Zn-Cu-Mn 0-0-0、20-4-15和40-8-30mg/kg);抗氧化剂(AgradoPLUS)添加水平为
本试验欲探究氨基酸模式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主要乳蛋白基因的表达.奶牛乳腺组织采自泌乳高峰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方法参照胡涵(2010),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为血液氨基酸模式组、全乳蛋白模式组、复合模式组(80%酪蛋白+20%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模式组,每组3个重复(n=12).试验采用RT-QPCR的方法检测了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玉米、菜粕和小麦秸(WS)或氨化小麦秸(ABWS)在不同精粗比(C∶R) (70∶30、60∶40、50∶50、40∶60、30∶70)和菜粕水平(6%、12%、18%、24%)下各组合及4种饲料分别培养2h、4h、6h、9h、12h、24h、36h、48h、72h、96h内的产气量(GP),并通过GP24h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饲粮组合的组合效应值(AE).通过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