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农产品加工业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农机化发展分会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的调研和论述,阐明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剖析各种经济成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发展模式、竞争能力和存在问题,从不同层面上反映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真实面貌和发展方向,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应用RAPD方法对稻属11个野生种和一个栽培种共45份材料进行了多样性分析。37个引物共扩增出36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47条,占总扩增带的94%。采用DT软件,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物种可分为三大类群:CCDD、BBCC、BB、CC染色体组合为一大类群,AA染色体组和GG染色体组各为一大类群。在第一大类群中,斑点野生稻并非同物种优先聚类,揭示出该物种的染色体倍数水平的差异
以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中广西普野部分的223份野生稻为材料,以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分析广西普通野生稻sSR位点的等位变异、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及不同生态习性间的多样性分布等。结果表明,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片段7~48条,平均为24.9条,普通野生稻的等位变异数明显大于地方稻种;北纬22°和23°范围内的两个区域内(一个包括隆安、扶绥和邕宁三县,另一个包括象州、来宾、武
介绍了云南三种野生稻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对云南野生稻的一些研究结果,同时就云南野生稻的生存现状提出保护建议。
利用塑料半薄切片技术,结合花粉育性观察,分别对粳稻台中65×普通野生稻的杂种F1以及籼稻广陆矮4号×普通野生稻的杂种F1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籼野杂种F1或粳野杂种F1的大部分花粉均能正常发育,形成正常可育花粉。但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也有部分小孢子败育,主要表现在减数分裂期。梗野及籼野杂种F1的花粉育性分别达68.4%和76.1%。同时,利用整体透明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以及人工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耐盐基因mtlD成功导入优良栽培花生品种"汕油523"中.对转化花生T0、T1、和T2代进行了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经花粉管通道介导转化的mtlD基因已整合进花生基因组中,并已初步获得稳定遗传.转基因T2代种子在140mmol/LNaCl溶液处理下的发芽率是原种的1.4倍,表明经过外源mtlD基因转化处理的花生后代种子的耐盐性明显提高.
CBF1转录激活因子能调控一组抗干旱、抗低温基因的表达,更有效地提高植物抗干旱、抗低温的能力.现在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已经利用导入该转录因子来提高植物的抗寒、旱性,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否在园林花卉上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本研究以拟南芥叶片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其基因组DNA扩增,成功地克隆了CBF1基因,并成功构建了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S5启动子调控下植物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转化园林
油酸是重要的脂肪酸,具有氧化稳定性,可口的风味和有益健康的特点,提高大豆种子油酸的相对含量是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大豆油酸脱氢酶基因gmFAD2-1是调控大豆种子油酸代谢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原理,设计可以抑制gmFAD2-1表达的反向重复序列特殊构建,并将该构建克隆到一个能够产生无筛选标记基因的双右侧边界转化载体中,通过抑制gmFAD2-1的表达来降低油酸脱氢酶的活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植物PCD的特征,植物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PCD,植物PCD发生的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的产业化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物质保证。本文主要从我区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创新观念,构建平台,加快我区农机化发展步伐。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近期研发了4LS-145型梳穗联合收割机,其独特的先梳脱籽粒后碎稿回田的收获工艺和使禾秆均匀碎断还田的碎稿装置,为国内外首创,并已获专利。本文综述国内外梳穗联合收割机及碎稿装置的研究概况,论述研究梳穗联合收割机碎稿装置碎稿机理的意义和内容,提出了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