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呼吸道塌陷所致通气困难患者最佳镇静深度的快速评估和安全舒适麻醉诱导方法决策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22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通气困难和困难插管快速评估方案,筛选出潜在通气困难患者中可以耐受全身麻醉和必需清醒诱导的患者,选择最佳麻醉诱导方法.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潜在通气困难患者麻醉诱导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 302例拟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潜在通气困难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快速评估组(1 55例)与局部麻醉评估对照组(147例).前者采用低浓度七氟烷开始缓慢逐渐镇静,观察气道通畅程度和评估通气难易程度.根据患者对镇静的耐受程度选择全身麻醉诱导或者清醒诱导.
其他文献
一例男性患者,70岁,因"发热6天,伴腹泻4天"入院.6天前患者出现发热,测体温39.0℃,伴有畏寒、寒战,4天前出现腹泻,黄色稀便,每天4~6次.外院给予拉氧头孢抗感染治疗2天无效.l天前出现走路向右偏,嗜睡,急来我院急诊就诊.15年前患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开颅手术,高血压病史20余年.体检:体温39℃,脉搏136次/min,呼吸频率32次/min,向压115/64 mmHg,右肺可闻及湿性哕音.
会议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ALI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及丹参注射液(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B组ICAM-1水平明显低于A组。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通过抑制或阻断ICAM-1表达而减轻急性
会议
目的 对长期吸入抗生素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四个数据库,截止时间到2014年3月20日。主要分析的结果是痰菌密度的下降和痰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根除情况。次要结果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新的致病细菌的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加重的人数,治疗后第一秒用
会议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CAP)病原学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制定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和筛选符合CAP诊断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39株,进行MIC检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39株CAP-AB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有6株(15.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14株(35.9%),11种抗生素全敏感的9株(23.1%).
会议
目的 明确呼吸机相关气管支气管炎(VA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ICU住院的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分为VAT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每组各13例患者,VAT组较对照组中位机械通气时间长(分别为22和13d,P<O.05):ICU住院时间较长(分别为28和16d,P<O.05).VAT组中
会议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规律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初始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31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实验,并同时与2011、2012年检测结果进行动态比较。结果 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离培养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
会议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规范用药及防止耐药率增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2009-2012年发生的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资料,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采用WHONET5.5分析软件及SPSS 16.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会议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在MRSA所致H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不同SCCmec型MRSA和其他G+球菌标准菌液,检测荧光定量PCR的分析性敏感度、特异度和重复性。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以传统培养方法为对照,分析荧光定量PCR法在直接检测下呼吸道标本中MRS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PPV);分析PCR产物拷贝数与培养MRSA菌落数之间的关联性。随机选择10位
会议
内容1 针刺麻醉的辉煌与困惑2 针刺麻醉在手术室内的应用3 针刺麻醉在手术室外的应用4 针刺麻醉的发展前景针刺麻醉的辉煌针刺麻醉(Acupuncture(a)nalgesia,AA)简称针麻,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针麻下手创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历了()期、发展()巩固期3阶段
会议
目的 评价电针刺足三里穴和内关穴对兔内毒素休克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1.5~2.0 kg,2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组)、血红素加氧酶-1 (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组)、内毒素组(L组)、电针刺+内毒素组(EAL组)、假针刺+内毒素组(SEAL组)、电针刺+内毒素+锌原卟啉-Ⅸ(EALZ).EAL组和EALZ组电针刺激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