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L2基因在法洛四联症患儿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分析及其调控机制的初步探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r4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VANGL2基因在法洛四联症(TOF)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否与存在差异,并检测启动子区域碱基序列和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以观察两者是否存在变化从而在转录水平影响了VANGL2基因的表达.方法:1.运用Real-time PCR(41例TOF患儿和10例正常对照)和免疫组化(18例TOF患儿和5例正常对照)检测VANGL2基因在右心室流出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将200例法四患儿(病例组)和4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纳为研究对象,应用Sanger测序法对VANGL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TTS)上游2000bp序列的PCR产物进行测序,使用Mutation Surveyor 3.25 DNA变异分析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Real-time PCR表明TOF病例组心肌组织中VANGL2基因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TOF病例组心肌组织中VANGL2蛋白水平同样较正常对照组减低。2.在VANGL2基因启动子区域共检测到两个SNP位点:(1)-992(rs11582932)位点T>G,TT,TG和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为45.50%,47.50%和7.00%,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为54.75%,36.25%和9.00%,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026,p=0.987);等位基因下和G在病例组中的频率为69.25%和30.75%,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为72.875%和27.125%,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X2=0.003,p=0.955).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有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表型,本研究首次检测到在此部位VANG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低,一方面提示VANGL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转录水平极有可能存在下调的因素使得mRNA的产量减少进而翻译的蛋白含量也下降,然而在调控VANGL2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区域的测序和甲基化状态分析均未发现存在差异性的改变,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的调控因素,尚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和非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39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25例和非老年组(>60岁)14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36%)、卧床
目的:探讨进行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3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进行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卧床或制动(38.46%)、吸烟(30.7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3.08%)、高血压(23.08%)、慢性肺病(23.08%)及手术外伤(20.51%);最常见
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明确TLR4是否参与静脉血栓溶解过程及探索TLR4参与静脉血栓溶解的机制.方法: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术制备TLR4缺失小鼠(C57BL/10scnJ)和对照野生小鼠(C57B/110J)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模型.Western Blot检测pSTAT1,MMP-9,VEGFCCL2的表达。结果:和野生小鼠相比,下LR4缺失小鼠静脉血栓增大,血栓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外源性IF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合并肺栓塞的诊断率及疗效和预后;方法:本文综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PTE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评价手段等,并提出了对己知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症研究工作开展的基本原理概述.结果:COPD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具有发病率高、诊断难度大、预后差等特点.进一步确定内皮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致病机
本文为探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基因和增殖与凋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位缺口末端DNA碎片标记(TUNEL)技术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和PTEN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bcl-2和bax两种基因表达比例发生变化,使肺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突变型P53
本文为探讨PPARY、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血管炎症和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收集了手术切除有吸烟史的男性鳞癌患者的肺组织.按其肺功能将30例病人分成对照组和COPD组,每组15例.术前行肺功能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取无癌细胞浸润的外周肺组织观察肺血管重构情况并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PPARy、MMP-9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会议
会议
目的:本回顾性研究总结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经保守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本研究从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64排螺旋CT的1316例患儿中,选取冠状动脉高位开口(起源位置高于冠状动脉窦,HTO组)49人.同时选取行64排螺旋CT验证冠状动脉起源于冠状动脉窦内且其走行、分布未见异常的心肌炎或心肌损害患儿(心肌炎心肌损害组)38人作为对照.观察患儿基本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
目的:报道1例不典型川崎病并发肠穿孔,供同道诊治时借鉴.方法:通过诊治过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患儿,男,2岁3个月,金华人.系阵发性腹痛伴发热5天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腹痛",为阵发性隐痛,每次疼痛时间不长,疼痛停止后活动如常.体温波动于39.0℃左右,伴腹泻,每日34次,病初曾呕吐4次,第5天B超:见右下腹范围约5.1 *4.9*2.5cm不均质团,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