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河北南部暴雨成因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mi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T213数值模式产品等资料,对2008年7月14日发生在河北省南部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这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是低空暖切变,中尺度系统是自山西向东移动到河北的气旋性的辐合区和辐合线。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卫星云图上主要表现为切变线云系中发展的范围在100km以下的对流云团,在石家庄多普勒雷达回波上表现为10~30km范围的强回波区。从物理量的诊断来看,河北省南部存在位势不稳定层结,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的上升区,水汽在此地辐合抬升,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高层西北冷空气的入侵,低层东北冷空气的加入,与暖湿气流交绥,触发中尺度辐合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使强对流加强。
其他文献
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山脉地形对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作用。研究表明山脉地形对冷流降雪落区、强度影响较大,山脉地形使冷流降雪强度增大,降水中心北移;山脉地形造成对流层底层风场辐合和垂直运动的增强;山脉地形也改变了冷流过程中水汽、雪水等在空间上的分布。
利用青藏高原12个探空站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各标准等压面上的月平均温度和位势高度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能够客观地反映高原上空温度和位势高度多年平均的气候特征;与实际探空资料相比,在年际变化中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和位势高度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在长期趋势变化上,再分析资料在高原对流层低层存在着明显虚假的变化趋势。总之,再分析的温度和位势高度资料在高原气
集合Kalman滤波用于数值试验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集合Kalman滤波理论及其技术实现,在此基础上搭建了集合Kalman滤波同化系统,用MM5模式做同化实测探空资料,并预报48小时的试验,并将预报的结果与伴随的结果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集合Kalman滤波同化探空资料可以改善MM5模式的预报效果,且集合Kalman滤波同化后模式的预报效果明显的优于伴随同化后模式的预报效果。
本文利用ARPS模式,通过调节过大地形山脉的湿大气静力稳定度进行敏感性试验,从而研究湿大气静力稳定度对大地形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大气静力稳定度的改变影响了地形重力波的形成、维持和传播机制。当静力稳定度偏小时,地形重力波容易破碎,得不到有效维持;当静力稳定度偏大时,地形重力波又不易形成;仅当静力稳定度达到适合的强度时,地形重力波才能得到有效的维持和传播。此外,垂直上升速度分布、辐合辐散运动及水汽
2007年8月2日上午,河南省许昌以北和商丘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其中郑州地区和商丘、周口两地区东部为暴雨,郑州市区为大暴雨,此次过程是郑州市2007年入夏以来最强的一次对流性天气。利用探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TBB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郑州市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层低涡切变线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这种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
2008年6月3日下午驻马店市出现飑线雷雨大风天气,造成电力设施损坏,民房倒塌,经济损失严重。此次飑线雷雨大风天气,是在高空500hpa华北冷涡影响下,该市均为西北气流,思想重视不足,过程出现时又很突然,发展又特别迅猛,使我们防不胜防。本文针对这次飑线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卫星云图、T-lnp图、CINRAD/SB雷达回波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从短时预报的角度出发,从中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事实
通过对2004年至2005年石家庄CINRAD/SA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典型个例分析,总结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从反射率因子产品上看,冰雹回波范围比较小,但强度梯度大。从速度产品可以看出,雷达大风和冰雹的风速要大于短时暴雨,并且出现范围较大的辐合带和大风区,其间夹杂有“逆风区”和中小尺度的速度对。从风向来看,冰雹和雷雨大风中层为西北风、东北风,为干冷空气。而短时暴雨中
很多研究表明,螺旋度与暴雨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了一次副热带高压外围大暴雨过程发生的背景场条件和螺旋度,得出如下结论:本次大暴雨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进和减弱东撤密切相关,河套低涡长时间维持和中低层的切变线是冷空气源和影响系统。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大值中心始终对应着强降水中心。低层局地螺旋度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有一个迅速增加的过程,而随着降水过程结束或者降水强度减弱,高层局地螺旋度有一个迅
应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FY-2C云图TBB资料、石家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11日14时-20时(北京时)出现在河北中南部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具有典型飑线特征的强对流天气,由中α尺度云团产生,短时大风和强降水出现在TBB云图等值线梯度最大处,雷达产品分析发现阵风锋可以产生地面大风,但此次过程地面大风主要出现在弓形强回波前侧梯度最大、
多普勒雷达是目前公认的探测中小尺度信息的关键手段,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不但是临近预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尺度模式的有益补充,但由于中小尺度资料同化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具有非各向同性、随流型演变的特点,且多普勒雷达径向风场观测近似水平观测,其在垂直方向的探测信息很弱,很难通过已有的雷达观测准确获得三维大气状态变量的分析,分析场误差较大,需要增加额外的信息来提高同化的精度。本文通过雷达估计的降水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