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Cr钢导块开裂原因分析

来源 :华北地区第二十一届热处理技术交流会暨河北省热处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meiz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塞杆在往复试验过程中,导块滑槽部位发生开裂故障现象.本文借助显微硬度计、体现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开裂导块的材质、硬度、裂纹形态及扩展方式、断口表面特征及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块淬火不充分,组织转变不完全,调质处理后基体硬度低是导块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在TC4钛合金表面采用等离子喷涂预置WC-12Co涂层,并进行了激光合金化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及磨损实验等分析研究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可减少喷涂层中未熔粉末、孔隙及层状缺陷等,实现涂层与基体的良好冶金结合,显著提高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采用不同浓度氧化铝溶胶对304不锈钢进行了涂覆处理,研究了涂覆次数、溶胶中碳酸钠浓度对薄膜在900℃下循环氧化100h的氧化动力学行为.结果发现,碳酸钠20%浓度溶胶涂覆1次制备的氧化铝薄膜循环氧化膜剥落最小,而碳酸钠25%浓度溶胶涂覆2次制备的氧化铝薄膜试样循环氧化增重最小.溶胶-凝胶氧化铝薄膜处理有效促进了304不锈钢的选择氧化,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或微等离子体表面陶瓷化技术,是指在普通阳极氧化的基础上,利用弧光放电增强并激活在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从而在以铝、钛、镁金属及其合金为材料的工件表面形成优质的强化陶瓷膜的方法.其基本过程是通过用专用的微弧氧化电源在工件上施加电压,使工件表面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相互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微弧放电,在高温、电场等因素的作用下,金属表面形成陶瓷膜,以达到
冷却淬火油并回收其余热的热管换热设备,以冷却淬火油为目的,同时回收淬火油的余热并加以利用,这样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流体介质分别为淬火油和冷却水.淬火油和冷却水各自构成一套互相独立的密闭循环冷却和加热系统,中间由隔板隔开,消除传统油-水换热引起油水掺混易发生火灾的隐患,这样能够大大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被加热的冷却水可以用于清洗工件或者供给职工洗浴用水.应用该项技术后,可使热处理能耗指标达到380k
本文通过分析大型铸锻件热处理材料成分、结构特征、一般技术要求等,并针对热处理行业常用淬火介质水、油、新型有机淬火介质等各自优缺点,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型铸锻件热处理淬火冷却介质选择原则,以供制定工艺的参考.
传统气体氮化存在氮势控制不准确,工件表面白亮层、疏松超出标准要求的问题;可控气氛罩式氮化炉在设备结构、控制精度方面有较多优点,通过选择合适工艺参数,提高风电齿圈氮化质量.
本文通过对现在阶段中国热处理技术装备的利用情况进行阐述,指出了中国热处理技术装备的不足,同时介绍了中国热处理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将不同成份配比的粒状渗氮剂,通过不同的几种渗氮工艺,作用于Q235材料,并对处理后的试料进行表面硬度、金相分析、盐雾试验等进行测试并分析,得出适用于Q235材质最优的粒状渗氮剂和渗氮工艺.
本文阐述从当前七种水基淬火介质(PVA、PAG、PVP、PEG、PMI、PAM、PAAS)精选出PAAS作为高铬铸铁淬火介质,其特性符合当今生产的实际需要,产品各种理化指标经十余年检验处于领先主导地位.以降低成本、保证品质、保护环境、易于操作使之在高铬铸铁生产领域得以应用.
针对45钢制摩托车曲柄轴颈部位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冷却一直延用NaCl盐水溶液,对零件、淬火装置和周围机械加工设备锈蚀严重的问题,通过试验与分析,采用HSLY环保型类盐水溶性淬火介质替代了NaCl盐水溶液.结果表明,与原淬火介质相比,对零件采用一定浓度的HSLY介质淬火冷却不仅能够满足该产品的技术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同时,讨论了影响零件高频感应淬火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了HSLY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