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以“过程控制系统”为例

来源 :2013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需针对培养方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其核心是能力培养.本文以我校自动化专业课程“过程控制系统”的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了近年来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并加以实施的传统培养模式,转变为“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新模式的一系列教改尝试.包括: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大纲、学科基础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衔接的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案例、课内外实践互补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设计案例等.
其他文献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训练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设计过程.论文介绍以项目为载体,优化重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教学实践,构建不同的实施项目,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决高校《计算机控制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本文围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研究型课程建设,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迭代增量式教学,旨在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述了培养高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实际联系理论”能力的重要性,探索了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联系理论”的具体方案.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由高校独立制定,单一培养模式下输出的人才往往与社会现实需要脱节.本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究了通过深层次地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高端人才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法的改革.建立了校企联合“产学研用”一体化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创建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高校科技竞赛新模式,构建了以“课程实验为基础、科技竞赛为导向、企
针对目前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以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对不同类型的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不同学历类型的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发展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科学.
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对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合我校自动化专业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整改过程, 分析探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自动化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提出了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学习的过程是思维接受训练的过程.从图形与思维的关系入手,剖析思维形成过程中形象化的图示符号的作用,进而示范性地给出了面向工科大学生的《自动控制原理》图形化教学案例和举措,阐述以图形为纲的知识架构建立方法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对基于图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启迪进行了归纳,以期对理工科课程的教、学均能有所裨益.
本文以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为例,探讨建立多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由于学科竞赛现有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不利于发挥学科竞赛对广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作用.我校电脑鼠走迷宫竞赛以兴趣培养、动手实践与竞赛创新为主线,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划分为激励式教育、实践性教育与创新性教育多个层次,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智能控制》是自动化类和控制类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其概念、理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前已经较为成体系,但在应用方面的教学仍显不足,导致学生理论与应用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本文以航空航天应用为背景,讨论智能控制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置及设计过程, 以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提供参考.
针对高校PLC(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的综合“应用性”特点,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探索PLC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思想上由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体”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能力,突出PLC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