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的引黄水库沉沙条渠泥沙与水质的变异分析

来源 :2010第五届山东城镇水大会——第四届“黄河杯”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论坛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济南市引黄供水鹊山水库沉沙条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9个断面(Y1~Y9)表层水体中的含沙量、总有机碳、总磷、总氮、叶绿素a等19个水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探讨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及监测断面的沿程归类,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泥沙对水体中N、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沙条渠中的水质总体特征以Ⅱ类水和Ⅲ类水为主,其中,超标水质指标主要为TN,达到劣V类水标准,P为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19个水质指标可由6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1(TN、NH3-N、NO3-N、NO2-N、总碱度、Br-、硫酸盐)34.41%,F2(含沙量、浊度、色度、电导率)22.78%,F3(pH和UV254)13.95%,F4(TP)6.280%,F5(CODCr)4.990%和F6(Chl—a)4.830%I 9个监测断面归为4类,相应地整个沉沙条渠可划分为4个功能区:入渠布水区(Y1、Y2、Y3),快速沉降区(Y4、Y5)、缓慢沉降区(Y6、Y7、Y8)和出水稳定区(Y9)。此外,水质与泥沙关系的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条渠来水的P浓度随着泥沙颗粒的沉降而降低,TP在0~15h内快速下降,而后缓慢下降,30h内基本达到平衡;而泥沙颗粒对水中N浓度基本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烧杯混凝试验方法,研究了采用不同混凝剂时,不同pH条件下,碱性化学沉淀法对水中铜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pH条件下,碱性化学沉淀法可以将初始浓度为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5倍的铜去除到国家标准限值的50%以内。同时对去除水中铜的最大应对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化学沉淀法去除铜的最大应对能力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的100倍。试验结果表明碱性化学沉淀法是一种有效去除铜的应急水处理技术。
实验室条件下提取BAC滤池应急处理乙醛、丙烯醛等小分子醛类污染物前(SC)后(SY)活性炭表面微生物总DNA,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并通过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细菌种群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前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AC滤池处理乙醛和丙烯醛前后细菌种群和菌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SC样品文库中阳性克隆的16SrDNA序列分属13个细菌类群,分别为Alphaproteobact
针对粉末活性炭吸附黄河水中柴油污染物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柴油在黄河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小于4mg/L;粉末活性炭几乎可完全吸附溶解在黄河水中的柴油污染物;在制水过程中,先加粉末活性炭,再加混凝剂可提高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降低制水费用。
以饮用水源突发性氰化物、硫化物、水合肼等还原性污染物为背景,将预氯化作为应急处理技术手段,考察了反应时间、有效氯浓度以及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密云水库原水水质条件下有效氯与几种污染物的反应速率,讨论了其反应规律并对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预氯化可以有效地去除上述三种还原性污染物。保持水中0.Smg/L的有效氯可以保障三种污染物低于检出线。与源水中其他污染物相比,氯优先与上述三种污染物
总结了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成都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的供水情况。为预防地震次生灾害,通过强化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增加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和PAM配投设施,降低管网控制压力、加强管网漏损监测等措施,供水企业保证了供水安全。在总结地震期间应急处理的基础上,对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供水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应急设施的建设方面提出技术措施。
该文简要阐述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和分类,应急安全供水的意义和特点,重点介绍应急安全供水的四项针对性技术与管理措施,包括饮水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应急饮水供应标准、应急饮水的净化和消毒措施等。
通过对国内外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素的分解和归纳,分类总结了几类主要供水突发事件的特点,并参照其它突发事件的演练评估体系,提出国内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评估指标体系,为今后城市供水系统进行应急演练评估提供参考。
为应对城市水源地的突发污染事故,尝试建立了城市供水系统应急调度技术体系框架,重点阐述了应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各子模块的实现方法。以珠海市主城区原水系统为例,说明了该应急调度技术体系主体部分的工作流程,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未造成原水系统功能失效的情况进行优化调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可以对原水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在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计算实现经济调度。
通过对粉末活性炭吸附特性的研究,探讨了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莠去津的可行性。分别研究了在去离子水、原水条件下粉末活性炭对莠去津的吸附速率及吸附容量试验,并通过Freundlich公式拟合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并用来估算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最大投炭量。进行了5μmol/L不同污染物吸附容量比较试验,为今后推测其它未做实际测试的物质的可吸附去除性能进行数据积累。试验证明粉末活性炭是去除饮用水中莠去津的有效方
研究了两种除草剂对中华鱼腥藻的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除草剂,高效盖草能和50%仲灵 乙草胺乳油,对中华鱼腥藻的生长影响显著。高效盖草能的浓度梯度设为0mg/L、2mg/L、4mg/L、6mg/L、8mg/L,当加入高效盖草能的浓度为4mg/L以下时,对中华鱼腥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2mg/L时藻细胞数目达到最大;随着浓度的增加,即浓度范围在大于4mg/L时,对中华鱼腥藻的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