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热证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中的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学中防病救疾的独特治疗模式之一,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多治疗寒湿性疾病,然而,近现代以来,艾灸疗法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表明:灸治热证也有显著疗效。本文目的为初步探究艾灸治疗热证的机制与临床作用,从而发挥灸法的最大作用。
其他文献
董氏奇穴,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在临床中运用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但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现以灵骨、大白为例浅谈董氏奇穴之特色。
标本根结理论始见于《灵枢》,经脉之标结在头面躯干,经脉之根本在四肢。标本根结理论描述了经脉之气汇集扩散、上下两极的关系,从纵向上包括线性和点面阐述了人体经络腧穴上下的联系,强调了四肢与头面躯干的联系。其是一种向心性经气流注形式,与早于《灵枢》的《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论述的经脉循行方向非常相似,补充了十二经脉一阴一阳、一上一下、一内一外的气血循行流注形式。针灸治病是通过对腧穴的刺激以
标本、根结是基于十二经络循行相关,关于四肢与头身联系,经气汇聚与扩散规律的重要补充,指导局部、远端结合取穴。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高速、高效的思路。
大络刺血配合解结针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消肿止痛,恢复关节活动度。这是学习左常波老师“三调一治”理论后,在临床中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运用,虽然操作简单,但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通过介绍颤三针,概述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原发性震颤的认识,分别从西医发生机制、病理变化、治疗方案和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论述原发性震颤,进而从局部解剖、分子生物学及经脉循行等方面探讨颤三针治疗原发性震颤的机理。
“动气针刺法”是把巨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的一种针刺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及关节退行性病变,针刺相应特定腧穴,得气后行提插泻法运针,嘱咐患者运动相关的关节及患处,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机,达到良效。本研究通过使用“动气针刺法”法对临床上常见的关节疼痛进行临床研究、分析,通过疼痛评分表进行量效评分。观察“动气针刺法”法治疗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 证明“动气针刺法”法治疗关节疼痛有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从留针、埋针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新的穴位刺激模式,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穴位埋线是一种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医者易掌握,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等众多优点。本文从针具和针法的演变两个方面论述了穴位埋线的起源和发展,以期从源流上对穴位埋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促进人类对穴位埋
从整合医学的角度讨论了针灸学的发展方向。整合针灸学是在针灸理论基础上,与各学科最先进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形成针灸学新的理论体系,具有指导临床、提高疗效、阐明机理的现代学科。将过细的专科重新有机的整合起来,重视研究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按照当前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优化诊治方案,是针灸学未来发展的导向。整合针灸学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崭新的答案和手段。
阐述左氏气化针法临床使用的心得及体会。
斡旋针法是左氏针灸“三调一治”中“调气”针法中非常重要的针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斡旋针法的意义,穴位组成、针刺方法、简单方义的分析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