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化基因的序化及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以“关系人”为基本点,由近及远地从“本体我”到“关系我”对有关中国文化传统的各种说法进行“序化”,描绘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图谱:内圣外王的个体品格、中庸适度的群体品德、仁者爱人的待人态度、实事求是的接物倾向、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中国人文化基因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提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生境遭遇变异下,面临着重新整理、在变革中寻找统整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从剖析中职学校图书馆重点用户和主动服务的内涵出发,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对重点用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对重点用户的正确认识,依然采用传统服务模式,馆藏资源结构老化,主动服务深度不够,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等,并提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重点用户的主动服务策略:优化馆藏资源,创建侧重重点用户的馆藏模式;建设具有中职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实行资源一站式主动服务模式;大力开展重点用户信息检索培训;提高馆员专
3G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了解图书馆在3G环境下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于制订合理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阅读终端的变化、服务时空概念淡化、服务方式的变化三方面阐述了3G对图书馆的影响,并就图书馆在3G时代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探讨了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基于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制定图书馆在3G时代的发展策略,有SO战略、ST战略、WT战略、WO战略等。
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公益服务能力,作者提出延伸公益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同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总之,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知识宝库和信息中心,很大程度上是该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公共图书馆应全面做好各项公益性服务,发挥自身在国家各项事业建设中的作用。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现实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停留在口号上,文献采访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馆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为加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作者建议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及时调整文献资源配置,真正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读者服务方式。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壮族传统体育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项群理论的指导结合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把壮传统体育项目分为:投掷、游戏、武艺、制胜、角力、竞速、合中、舞蹈、智能等九大壮族体育项群.不同类属性质的体育项目项群共生构成了独特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弘扬与传承.
本文目的為探討運動與觀光的連結發展,以及對現代運動觀光發展的影響。主要方法透過歷史的觀點,以文獻回顧方式分析古希臘、古羅馬、中古時期及前近代時期運動與觀光之聯結發展及其影響。本研究結果如下: (1) 18世紀前運動與觀光之聯結發展,包括:古希臘時期運動與賽會觀光成為民眾旅行主要目的,以及賽會觀光需求與供給服務產業鄒型形成;古羅馬時期運動旅行並明顯,但溫泉旅行與生存球獻(the survival o
人口結構老化以及與日遽增的照護需求,可謂當前各國一致面臨之重大問題.根據內政統計年報指出,台灣截至民國99年(2010年)底為止,65歲(含)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己達248.78萬,佔德人口數的10.74%,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因此老年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尤其是如何提升老人身體健康減少醫療支出之議題倍受學者及業界青睞.
臺灣是亞洲最早發展女子足球的地區之一,台灣女子足球也搶得發展之先的契機,率先在國際賽事中踢出優異成績,也創造許多不凡的紀錄,更帶動許多國家發展女足。在1975~1985年間,臺灣的中華木蘭女子足球隊,除了參加國際足球賽事取得十年不敗的戰績外,也在當時的國際足球事務上擁有極高評價。不過,因為兩岸在政治上的對峙,以及國際運動組織會籍爭議等因素,雖然中國大隆女子足球也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但雙方始終沒
奴性被认为是中国国民的一种核心劣根性,消除国民奴性是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不懈努力的目标,但这一目标至今仍没有实现.国民奴性在现代社会既传承了传统的成分,又因新时代而具有新的特点.国民于自己所表示出的迷茫与自卑、于他人所表现出的关系之上、于自然和社会所表现出的无信仰和泛信仰是国民奴性的现代表征.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学校教育教学内在地具有塑造国民奴性的基因,如专制性的教学内容选择机制、教师权威不可侵犯的教学
人格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决定作用,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基地,是人格教育的主阵地.文章阐述了当今学校人格教育的概念、意义及问题,并以鲁迅国民性改造思想为借鉴,对当今学校人格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