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iO纳米复合涂层的结构与光学性质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Ni/SiO<,2>纳米复合涂层,获得了镍成分为7.25﹪(at)(LNi)、13.96﹪(at)(MNi)、19.20﹪(at)(HNi)3种复合涂层,研究了该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与光学性质.结果表明LNi纳米复合涂层的晶粒尺寸为10~15nm,随着镍含量提高,涂层的晶粒尺寸增大,纳米Ni颗粒的形状发生变化;LNi复合涂层在300~350nm存在显著的光吸收,随着晶粒尺寸增大,光吸收边发生显著的红移.
其他文献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纳米级ZrO粉体进行致密化研究.运用XRD、SEM、TEM以及显微硬度仪对粉末及块体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ZrO(3Y)粉体进行致密化无法同时实现晶粒度与相对密度的最佳结合.目前,最佳晶粒尺寸100nm左右时相对密度95.8﹪,最大K=11.85MPa·m.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蒙脱石/聚丙烯酸(钠)吸水保水复合材料,并用CaCl溶液对其进行表面交联处理.本文研究了表面交联剂CaCl溶液的浓度和表面交联时间对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能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表面交联处理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保水能力和凝胶强度,同时也使其吸水能力略有下降.
采用分子吸附沉积工艺制备了活性炭纤维基TiO光催化材料,利用SEM、XRD、BET比表面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与形貌、TiO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及紫外吸收性能.实验表明:活性炭纤维丝上已大规模地负载了厚约100nm的TiO颗粒膜,沉积的TiO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纤维丝间保留的空间可使紫外辐射进入光催化剂内部,形成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光催化空间;800℃以下焙烧处理,
通过细菌定量杀灭实验和HbsAg的抗原性破坏实验,考察自制的纳米TiO粉体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并探讨其抗菌抗病毒的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pH和光源条件下TiO均表面出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ESR研究发现在无光条件下自制纳米TiO也能产生对抗菌起主要作用的OH.
制备出稀土铈掺杂锐钛型纳米TiO复合抗菌功能材料,该抗菌材料与不掺杂的纳米TiO相比,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随着Ce的摩尔浓度增加,制备的试样的抗菌能力越强.其原因:(1)铈掺杂激活纳米TiO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使其光催化杀菌能力增强,(2)Ce本身具有较好的杀抑菌能力.
在高密聚乙烯(HDPE)中加入经表面处理的纳米TiO粒子,用共混法制备HDPE-TiO纳米复合膜.利用失重、FT-IR、SEM对光照前后的纯膜及复合膜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复合膜在空气中能被紫外光有效降解,且其降解速度远远大于纯膜的降解速度.紫外光照780h后,二氧化钛含量为1﹪的复合膜失重达到了58.1﹪,而纯膜的光失重率仅为21.2﹪.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可达到纳米级分散的FeO纳米粒子,讨论了产物的结构,粒径分布、磁性能及制备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控制,并利用等温微量热检测仪测量了FeO和油酸-乙醇溶液之间的吸附热,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吸附机理.
以ZrTiO和TiCl为原料合成了ZrTiO纳米晶.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用沉淀法在750℃较低温度下即可合成纳米级的ZrTiO粉末;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S的测试结果显示,用沉淀法合成的粉末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在甲基橙溶液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吸附特性.ZrTiO这一独特的结构性能为我们设计光催化剂的纳米载体材料提供了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采用多聚硅(E-40)为前驱体摸索了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气凝胶的不同反应条件,探索和采用了常压干燥技术.在免除了昂贵繁琐的超临界干燥过程之后,气凝胶的制备成本下降,生产效率提高,并能成规模批量生产多种规格的SiO气凝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SiO气凝胶与聚酰亚氨和无纺布等材料进行复合,制成能耐高温的柔性隔热保温薄膜和高效吸附材料.
采用磁控溅射合成不同Ta含量的系列Ti(Ta)O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薄膜表面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试验以评价薄膜材料的表面形貌对细胞组织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在不同Ta含量的Ti(Ta)O薄膜表面因表面形貌的不同具有明显不同的粘附、增殖和生长行为.薄膜表面适当的粗糙度有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和增殖.该研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