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技艺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f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将会促进中国民众对营造技艺遗产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的重新审视和自觉,增进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是将有助于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重新反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重新研讨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10年韩国继中国之后也成功申报了:"大木匠与建筑艺术",显示了这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世界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软实力”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忽视。伴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中国元素
  合拍片业已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海外市场上有着不错表现的合拍片,往往都是中方参与程度不高的。因此,如何以合拍片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
  “仿纪录片”不是讨论纪录片的真实性与故事片虚构性问题的命题,它只是一种形式,导演试图根据一个“虚拟”的事件来构建“纪录片”伪装成“真实纪录片”的外表与其他类型糅
中国京族是十五世纪初期从现在的越南境内迁居过来的一支跨境民族,其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越南地方文化色彩.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京族的来源、所处的自然环境、风俗;着重介绍了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持续、深入发展,南宁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渐深化.南宁与东盟具有社会、文化相融的地缘关系与历史背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独特,充分利用民族
城镇化建设与传统农耕文明之间存在不相容性,作为传统优秀文化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的基础重要基础之一就是传统村落社会的有效存在.城镇化所伴生的传承人后继乏人、文
本文分析了生产性保护的由来,并从犹生计、财产、出产、生育等方面介绍了对生产性保护的认识。就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传承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即以行为方式作为主
彩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之一,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电影艺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
"家园遗产"即文化遗产,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原属性与存续性需要等方面特别加以强调的,它是人类遗产原初纽带或原生态表述的根据.在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和审美不断变化
保护与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铜鼓习俗是一项具有跨国传播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布于中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和越南、老挝、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