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借助三重嵌套的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2年3月6日—7日福建省入汛以来第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经降水量对比,认为模拟效果较好。利用数值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对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涡度、散度、湿位涡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等。主要结论有:(1)通过分析大尺度环流形势、低空急流形势等,发现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形势。降水过程由高空西风槽南下带来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产生,降水过程影响系统为:200 hPa和500 hPa高空槽,中低纬的高原槽和孟加拉湾南支槽,低层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暴雨区位于低层切变南侧、低空西南急流北侧、地面冷锋附近;高空槽快速东移、低层切变南压、低空西南急流东传,高低空系统有利配合,是形成此次暴雨过程的原因,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持续起到重要作用。(2)对暴雨过程进行水汽条件分析表明,强降水落区位于层结不稳定的湿区中,低层水汽强辐合、中高层水汽强辐散,这种高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配置,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的上升凝结释放潜热;深厚的湿层与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中心重合,说明低层有强烈的水汽辐合,较强的水汽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增加了位势层结不稳定。深厚的湿层和较强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的产生形成正反馈的作用。(3)分析降水过程中涡度、散度场的时空演变,发现暴雨区上空的涡度场是自对流层中层向下的涡度柱,气旋发展的时期与降水发生的时段相对应。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配置,促进中低层空气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加大降水强度,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发展。(4)对降水过程中不稳定能量的分析表明,由于低层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华南一带的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低空西南急流东传,将两广地区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输送到福建北部地区,在福建北部动力条件优于南部的情况下,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相结合,有利于暴雨在福建北部的发生、发展。(5)借助湿位涡对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发现,强降水在MPV1、MPV2正负过渡的等值线密集带附近,MPV等值线较为密集区域正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地带,有利于水汽辐合和垂直涡度的加强。对流层高层高值位涡柱向北向下伸展,干冷空气侵入使低层暖湿空气强烈抬升,释放大量位势不稳定能量,同时也促使气旋式涡度发展,造成福建北部暴雨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