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借助三重嵌套的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2年3月6日—7日福建省入汛以来第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经降水量对比,认为模拟效果较好。利用数值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对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涡度、散度、湿位涡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热力及动力条件等。主要结论有:(1)通过分析大尺度环流形势、低空急流形势等,发现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是一次典型的暴雨形势。降水过程由高空西风槽南下带来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产生,降水过程影响系统为:200 hPa和500 hPa高空槽,中低纬的高原槽和孟加拉湾南支槽,低层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暴雨区位于低层切变南侧、低空西南急流北侧、地面冷锋附近;高空槽快速东移、低层切变南压、低空西南急流东传,高低空系统有利配合,是形成此次暴雨过程的原因,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持续起到重要作用。(2)对暴雨过程进行水汽条件分析表明,强降水落区位于层结不稳定的湿区中,低层水汽强辐合、中高层水汽强辐散,这种高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配置,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的上升凝结释放潜热;深厚的湿层与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中心重合,说明低层有强烈的水汽辐合,较强的水汽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增加了位势层结不稳定。深厚的湿层和较强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的产生形成正反馈的作用。(3)分析降水过程中涡度、散度场的时空演变,发现暴雨区上空的涡度场是自对流层中层向下的涡度柱,气旋发展的时期与降水发生的时段相对应。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配置,促进中低层空气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加大降水强度,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和发展。(4)对降水过程中不稳定能量的分析表明,由于低层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华南一带的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低空西南急流东传,将两广地区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输送到福建北部地区,在福建北部动力条件优于南部的情况下,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相结合,有利于暴雨在福建北部的发生、发展。(5)借助湿位涡对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发现,强降水在MPV1、MPV2正负过渡的等值线密集带附近,MPV等值线较为密集区域正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地带,有利于水汽辐合和垂直涡度的加强。对流层高层高值位涡柱向北向下伸展,干冷空气侵入使低层暖湿空气强烈抬升,释放大量位势不稳定能量,同时也促使气旋式涡度发展,造成福建北部暴雨的增幅。
其他文献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降水量资料对2013年7月2-4日东北冷涡引发的黑龙江省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长时间影响黑龙江,其强上升运动与下沉运动耦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应用反映螺旋度密度的空间积分在时间上趋势变化的超螺旋度概念对2009年6月3日和2013年8月1日华中地区出现的两次不同强
会议
水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因聚合物相互交联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能够为纳米颗粒的成核和生长提供所需空间和微环境。水凝胶可通过改变单体组成、交联剂类型和
  强度较强的台风往往会出现双眼墙现象.大量的观测研究表明外眼墙的形成(SEF)将会引起台风强度的变化,并且台风SEF引起台风强度变化趋势是不确定的,说明即使能够准确预测出
会议
为了解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在异地引进洞庭潮湿地后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洞庭湖放归麋鹿种群初期行为节律以及家域。通过利用放归麋鹿种群佩戴的追踪设备获取麋鹿
我矿主要的剥离生产设备WK-4挖掘机自1987年使用以来,已经过了两次大修。挖掘机主要由工作装置、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电气设备4部分组成,工作装置由绞接在回转平台前端的动
  为深入了解局地强降水的形成机理,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1°×1°、6小时间隔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出现在河南东部商丘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
会议
  2013年8月4日19-20时,陕西北部榆林市区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整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持续不到2小时,但榆阳区气象站观测到50分钟产生55 mm的强降水(参见图1),瞬时最大风速达29
会议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对2014年8月30-31日河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卫星云图演变等进行了分析
会议